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医疗机构可达性是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均衡的可达性水平是实现空间公正的基础。利用医疗机构、居住点POI数据以及腾讯点位数据,采用基于空间格网的最近设施点法分析,探索了西安市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公正格局。结果表明:西安市医疗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其中,三级医院的15 min圈层分布于主城区;一、二级医院的可达性格局相似,30 min圈层覆盖率超过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5 min圈层覆盖率达到71.02%,仅有2.04%的居住点未被覆盖。医疗资源空间公正形成了4类区域:综合医疗空间公正区范围覆盖90.88%的居住点,48.13%的城市空间;高等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位于城郊地带;基本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范围狭窄,仅于行政区交界处分布;整体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部和东部的秦岭山区。  相似文献   
152.
丁兆举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76-1482
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T 0295-2016》,利用遥感影像划分出的评价单元作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的最小单元,对西安市西咸新区窑店镇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显示:N总体处于缺乏状态,P、K处于中等至丰富状态。进而得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一等(优质)土壤面积占28.9%,二等(良好)土壤面积占38%,三等(中等)土壤面积占29.3%。分析表明,工作区土壤以优质和良好为主,有利于当地农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3.
滕宇思  夏维力 《测绘科学》2015,40(2):109-114
针对西安市优化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该文以西安市2003年至2012年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西安市2003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以及程度变化3个方面入手,对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其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从2003年至201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依然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54.
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集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银行空间分布研究多涉及宏观区域尺度,中微观尺度研究明显不足,尤其缺乏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城市层面银行网点集聚性和集聚模式的研究的现状,该文以西安市1113个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距离指数、Ripley's K函数、热点探测技术以及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银行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随着距离增加,集聚性先增加后减弱;中小尺度层面,形成了多层次的银行集聚区;银行网点空间分布方向性强,大致以钟楼为中心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155.
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状况。2002—2012年西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2006年之前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型,之后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度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由2002年的0.154 0上升为2012年的0.976 8;人口城镇化系统中人口构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均衡,人口构成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安市政府应在保持人口与土地优度协调发展态势的同时,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6.
西安市一所小学老师布置给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家庭作业是:“最繁忙的机场,最小的邮筒,最高深的手艺,最彻底的美容——各打一个成语:”试试看,你能回答出来几个。  相似文献   
157.
158.
《中国测绘》2014,(3):84-84
记者从西安市环保局获悉.24日起.西安市环保部门将会同公安交警.采取遥感监测等手段监测高污染车辆.并建立黑烟车黑名单.对黑名单中的车辆集中查处。  相似文献   
159.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ropolitan areas in China, Xi'an City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To impede the decision and policy prefer- ences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 this paper took account of the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of Xi'an City during 1995-2011, considered in terms of constant 1990 price level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in Xi'an City consistently increased from1995 to 2011, increasing from 14.31x108 yuan to 42.28x108 yuan, with an average an- nual growth rate of 12.22%.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in Xi'an City was the cost associated with fossil fuel resource depletion, while the cost associated with ecological services contributed the least to the total cost. (2) During 1995-2011,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to Xi'an City in Yanta and Lianhu districts dropped, whereas in counties such as Gaoling County, Chang'an District and Lintong District, it increased. In 2011,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varied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unties: Yanta District (15.75%), Weiyang District and Lianhu District (10%-15%), Huxian County, Xincheng District, Beiling District, Chang'an District, Baqiao District, and Gaoling County (5%-10%), and in Lintong District, Lantian County, Zhouzhi County and Yanliang District, it was 〈5%. (3) The spatial pattern of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varied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from a total value perspective, a nuclear pattern around the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Xi'an City was evident, whereas from a density per capita of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perspective, a bi-nuclear spatial distribution visible in 1995 had become a poly-nuclear distribution by 2011. Conversely, from a density per hectare perspective, a "core-edge" pattern characterized by three circles was observed. (4) The natural capital depletion relative to GDP curve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capital de- pletion to GDP was the highest in circle III and the lowest in circle I.  相似文献   
160.
基于空间剥夺理论,选取123份网络文帖,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并借助SPSS 17.0软件分析西安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结构。西安城中村改造加剧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空间剥夺,从资源、情感和机会三方面形成了多重剥夺结构。在资源空间剥夺中,主要产生了由居住、餐饮、娱乐、购物构成的生活类型空间剥夺;情感空间主要体现在与梦想、氛围、怀恋、热闹、亲近等词汇相关的诸多方面,并随着其物质载体的消逝而产生了情感空间剥夺;机会空间剥夺表现在降低其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主客观博弈的结果决定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去留。在此基础之上,对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