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8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921篇
测绘学   505篇
大气科学   1511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776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553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铜多金属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元古代后狼山成矿区和于陆缘拉张拗陷阶段,一直延续至晚元古代末期。狼山群食矿岩系中存在的限层变基性火山岩,热水沉积岩和条纹条带状构造,胶状构造均显示狼山成矿区在1800-950Ma期间处于高地热异常的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82.
荒漠—绿洲交界处辐射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辐射过程的研究是水热平衡的基础与出发点,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对辐射平衡方程Rn=Q(I-A)-F0的各项分别进行荒漠-绿洲间及绿洲不同农田作物间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阿尔泰山南缘造山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发现,在这里存在一套有成生联系的花岗深成岩和火山岩系,它们不是板块汇聚阶段的产物,而是地壳拉张作用阶段的产物,它们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我们把这种大陆边缘称之为岩浆型波动陆缘,以便与无岩浆活动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相区别。  相似文献   
84.
GPS测量在微波传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5.
微波加热—容量法快速测定萤石中氧化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岐  刘继康 《岩矿测试》1996,15(4):296-298
利用微波加热分解试样-配位滴定法测定了萤石中氧化钙,与经典沸水浸浸取方法相比较,测定结果符合,精度水平一致,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大大提高,适合于大批量样品分析。经F检验法及t检验法检验,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6.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87.
靳平  楼为涛 《地震学报》1997,19(5):447-456
受低频动态正压力加载的椭球腔在弹性介质中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Eshelby方法进行求解.本文证明,在地震波的波长远大于空腔尺寸的条件下,为处理有关椭球体夹杂的弹性静力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动态的情况.球腔问题的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比较表明,当空腔半径在100 m以下时,这一方法适用于10 Hz以下的频带.由此方法证明,对低频远场解来说,受动态加载的椭球腔,可以用3个方向和椭球的主轴方向相一致的偶极子来加以等效.文中解析地求出了相应的地震辐射图型.由此得出的结果表明,椭球腔中的爆炸可以辐射出有重要意义的S波.   相似文献   
88.
紫外辐射如何影响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虹 《青海气象》2004,(1):71-71,81
太阳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较宽,对人类而言,其中大部分的太阳辐射是肉眼无法看得见的。波长越短,辐射强度越大,并且对于生物体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其波长在290~400nm(十亿分之一米),这比可见光的波  相似文献   
89.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000km2,以160° 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相似文献   
90.
被动微波遥感估算雪水当量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涛  李新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2):204-210
被动微波遥感可以透过云层,全天候地提供地表一定深度的信息。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传感器的时间分辨率很高,在冰冻圈动态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大量被动微波遥感的应用都是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首先介绍了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在监测积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现存的雪水当量(SWE)估算算法(和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讨论。然后,详细讨论了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区雪水当量的估算,阐明了利用SSM/I数据估算青藏高原地区雪水当量的复杂性,并指出了其复杂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该地区积雪动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