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测绘学   1898篇
大气科学   258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844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介绍了在汉字2.13H系统的支持下,应用TURBO BASIC语言、DBASEⅢ数据库及软件编译技术,实现了无线传输地震数据建库及处理系统。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及其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学钟  顾忠华 《地震地质》1993,15(2):174-180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_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介绍了路线测量设计中计算机成图的方法,为多方案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4.
平面坐标系统转换的微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朴 《测绘学报》1994,23(1):37-44
本文利用微分算子的方法,提出了坐标系统转换的几种实用公式,即:改进幂级数公式,台劳级数公式,牛顿二项公式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简要介绍UTM投影及其计算公式,将UTM投影与高斯─—克吕格投影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997.
石榴子石的高温塑性:地幔转换带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在石榴子石相矿物高温塑性实验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它的意义。这些实验研究进展表明地幔转换带内的富石榴子石岩层的流变强度要大大高于相邻深度的其它矿物相,从而导致地幔转换带流变非均匀性。这种由于矿物组分差异产生的地幔流变性非均匀性对地幔转换带地球动力学特征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首先,石榴子石相矿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那里的强度结构,并控制了地幔转换带的流变性。第二,中、深源地震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与石榴子石相矿物流变特性有关,第三,地幔转换带流变的非均匀性将影响到俯冲板块的下插深度和消减过程,最后,对这一课题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问题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8.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120s处取极大值.二维模型拟合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由北向南上升的地下高导层.该高导层在溧阳、无锡、余山一线消失.这恰是溧阳、崇明大断裂之所在.该地区地表还存在有厚度为300m的高导覆盖层.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STM-PC微机系列上实现的地震测深资料现场收录系统,其中包括对模拟磁带地震记录进行A/D转换、数据采集等。在研究中,对时标信号的采集方式、六响报时信号处理、模拟回放电路的改进与采集速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为高质量地进行A/D转换取得了经验。本文是以海城震区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对A/D转换的精度与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收录系统对模拟地震记录的A/D转换精度达到了规范要求。该收录系统与一般微机系列兼容,适用于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种模拟磁带地震记录仪。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了1984年至1986年3年期间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DSN)记录的长周期数据,以讨论作为远震S前驱波的上地幔过渡带产生的S—P和P—S转换波的存在,这类转换波已在大量单台站记录上得到证实,许多记录的简单叠加加强了转换相位的出现,并证明不同板块区域之间过渡带性质没有重要的横向变化。400km间断面的S—P和P—S转换波在70°至85°之间距离上得到很好的观测,而670km间断面的转换波在87°以上距离观测得很好。已发表的震源机制分析和与合成地震图比较说明,转换震相的形态主要由地震辐射图型所控制,接收点下方经历S—P转换的震相可以从倾滑事件观测到。这些事件沿台站方向上辐射强SV和弱P波。在另一方面震源区域下方P—S转换经常可以从沿台站方向激发强P波和很小的SV波能量的事件中观测到,同时也从一些走滑事件中观测到。观测资料与合成地震图比较表明,Dziewonski和Anderson(1981)的PREM模型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数据。然而,从670km间断面上观测到的S—P和P—S转换波经常比合成地震图的振幅强。转换波和P波尾波的加强干涉,震源辐射的影响以及比在PREM模型中更高的670km间断面的速度反差都可能成为这一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