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2.
城市导航电子地图的道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GPS/GIS/GSM车辆导航和监控系统的成熟和普及,导航系统电子地图中的道路数据模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非导航应用中较少研究的道路交通线模型,在此成了无法回避的且必须理清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现代城市路口的通行规则,论述了单线模型的缺陷,设计了适用于导航的双线多结点道路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轨迹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清泉  黄练 《测绘学报》2010,39(2):207-212
针对GPS浮动车轨迹数据具有整体运动趋势的特点,结合城市路网行车限制的约束,提出一种GPS轨迹数据的全局地图匹配方法,综合考虑轨迹曲线与路网路径的曲线相似性、实际行车的路段几何拓扑和交通管制约束下的连通性,实现较好的地图匹配效果,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为GPS浮动车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丽  吴威  刘玮辰 《地理研究》2020,39(11):2552-2567
国际公路运输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之互联互通的重要部分,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国际公路运输链的角度,结合行车时间和通关耗时,从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便捷性两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区域公路通达性。研究表明:① “一带一路”区域公路通行能力分布状况存在不平衡现象,中东欧、中国、印度形成“三极”,通行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中亚、西亚、东北亚等地区由于公路覆盖率低、缺少高等级公路成为通行能力薄弱区域。② 受累积空间距离、跨境通关时间、公路网的完善程度以及政治局势等因素影响,“一带一路”区域通行便捷性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现“中东欧-中国”双峰结构;区域之间乃至区域内部国家间通行便捷性差异显著,从高通行便捷性到低通行便捷性,通达时间由公路行车时间主导过渡到通关累积时间主导,国家间的通关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一带一路”区域公路运输整体通达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雾的特点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盾  万蓉 《湖北气象》2000,(3):20-22
对武汉地区的汉口和黄陂两地35年来雾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归纳了武汉地区雾的出现频率、类型及分布规律等基本特征,同时收集整理了湖北省及武汉市全社会运输量、交通事故的次数和经济损失等资料,估算了雾对武汉地区交通安全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建设后期运营维护阶段,设备的长期疲劳运行会导致行车梁轨道发生纵向变形。本文根据局部采样数据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重构行车梁轨道的物理状态,准确及时掌握行车梁轨道的纵向变形情况,以便采取措施调整轨道高度,从而确保行车运行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刘丹 《地球》2011,(4):69-71
1、崩塌 崩塌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岩土体突然垂直下落.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它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在广州市推广安装、使用带卫星定位功能行车记录仪的经验,提出基于卫星定位信息以及GIS技术的广州市“三级动态信息化安全监管”模式。经过超过2年的实践,该模式适用于重点营运车辆信息化安全监管,并可推广到公交、出租甚至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I型轨道-路基系统动力荷载放大系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列车行车时产生的动力荷载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尤为关键。由于车辆-轨道-路基结构的复杂性,要通过理论计算准确地确定行车速度对动力荷载的影响并不容易。目前足尺物理模型试验已成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结构动力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沪宁城际无砟轨道设计和施工标准,建成室内1: 1无砟轨道路基模型,通过单个轮轴的动态激振试验获得I型轨道板动应变幅值及路基动土压力幅值随加载频率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得到列车动荷载随行车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德国铁路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确定高速铁路I型轨道结构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方法,并分别获得轨道板与路基结构动力荷载放大系数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为我国I型轨道-路基系统设计动力荷载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帖金鑫 《安徽地质》2005,15(4):316-317
路面发生断板,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效益和行车安全,本文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提出在施工中预防断板的有效措施,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