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06篇
自然地理   5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41.
以峡东地区南华纪、震旦纪和寒武纪标准地层泥岩、冰碛泥岩、砂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及对应的风化土壤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地层风化成土过程中不同元素的迁移行为, 根据剖面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 探讨了其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特征与应用意义.结果表明: (1) 不同岩性基岩在成土过程中的蚀变强度有明显的差异, 在相似地表条件下, 碳酸岩风化剖面的风化程度高于泥质岩和砂岩; (2) 通过对比稳定高场强Ti元素在基岩和风化剖面中的含量变化, 计算出土壤样品在风化过程中体积相对基岩发生的改变量, 进而计算出不同岩性基岩在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绝对含量变化以探讨这些元素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 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的风化剖面元素含量变化明显, 而在泥质岩风化过程中大多数元素保持了相对稳定, 说明沉积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特征明显地受到了原岩矿物组成的制约.风化过程中, 不同性质的元素的活动性差异明显, 其中亲硫元素(Cu、Zn、Pb、Mo) 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Ba) 在不同岩性的风化剖面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元素含量变化, 而高场强元素(Zr、Hf、Nb、Ta) 含量则相对稳定; (3) 泥质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层REE含量变化较小, 而碳酸岩风化土壤层REE含量发生了明显下降, 且其风化形成的土壤表现出LREE和HREE相对于MREE的富集.无论是碳酸岩或泥质岩风化形成的土壤, 均出现了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的正异常, 但在其原岩中这些异常并不存在或不明显; (4) 基岩与土壤剖面间Sr同位素组成和Rb/Sr比值存在明显差异, Rb-Sr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开放.所形成土壤层的Sr同位素组成受到2种因素的约束: 原岩性质和外来组成的Sr同位素比值.因此在总体上, 风化土壤的Sr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基岩的Sr同位素组成; (5) 沉积岩风化过程中, 碳酸岩和泥质岩形成的风化土壤基本保持了原岩的Sm-Nd同位素组成特点, 由其组成所获得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等能反映其原岩信息, 而近源沉积形成的砂岩和含砾冰碛泥岩所形成的土壤, 其Nd同位素组成则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42.
钙离子是海洋11种常量离子之一,与钠、钾等离子的保守性不同,钙离子在海洋中的分布表现出微小但系统的变化。钙离子的变化往往与海洋碳酸钙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有关,所以,钙离子可直接指示海洋碳酸钙通量(深层海洋碳通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又会改变总碱度和溶解无机碳,通过钙离子变化也能间接探讨海洋碳酸盐系统和海洋吸收CO2的能力。介绍了以碳酸钙溶解形成超额钙为主的海洋钙离子多种非保守行为及其控制过程,讨论这些过程对海水组成和海洋碳酸盐系统的影响,探讨未来海洋酸化条件下钙离子可能的变化及其潜在的效应,最后展望在南海开展钙离子精细行为的研究意义。   相似文献   
343.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行为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自2004年发现以来已进行过3次系统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万年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38件石制品。文章从类型、原料、剥片技术、加工技术等方法对石制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龙洞古人类选择围岩内部的石英质岩脉和洞外河流形成的河卵石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碎屑等,个体以中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少量使用;石器多为片状毛坯制作而成,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此外还有手镐、砍砸器、石锥和雕刻器等,石器为锤击法单向简单加工而成。另外,结合洞穴自然环境、动物化石埋藏及考古分析等证据,探讨了古人类于更新世晚期对黄龙洞的利用方式和生存行为。  相似文献   
344.
345.
谢波  肖扬谋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0):1956-1968
机动交通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道路网络作为影响区域交通流与居民交通出行行为的关键因素,对区域交通事故的数量、类型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论文从道路布局形式与几何拓扑特征2个方面归纳总结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对交通事故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梳理道路网络与交通出行行为的关系分析其对交通事故的潜在影响。研究指出,格网型、平行曲线型、回路尽端型等道路网络布局形式以及中心性、连通性等道路网络拓扑指标,对交通事故的类型、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和空间尺度效应;合理的交叉口密度、路网密度、街区密度等道路网络几何特征对于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刻画道路网络的结构、功能等特征,在控制居住自选择效应的基础上,从交通出行行为视角深入分析复杂道路网络对交通事故的作用机制与非线性影响,同时考虑道路网络特征与建成环境的潜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46.
随着旅游者对休闲娱乐类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山地型旅游区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利用新兴且高效的轨迹记录方式挖掘山地型旅游区游客在小尺度范围内动态的时空行为特征和制约因素,对旅游区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优化尤为重要,也将为山地型旅游区的深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建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大峡谷为案例地,基于“六只脚”平台的GNSS轨迹及位置照片数据,结合GIS在线地图绘制的景区路网和从BigMap平台获取的POI数据,选择GNS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解析出恩施大峡谷游客轨迹的时空行为特征,尝试探讨与其他类别旅游区时空行为特征的差异,从而总结出山地型旅游区的行为特征,并通过网络点评数据和游记文本等网络文本挖掘行为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月份和季相层面,游客行为5月游客量处于峰值,节日效应明显,短假期效应较强;淡旺季游客行为轨迹呈非集聚性,旺季游客量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呈不稳定态势;(2)游客行为轨迹于11:00—14:00游客量达到顶峰,日内结束时间相对较早,且兴趣点选择偏向知名度高的七星寨景区;(3)空间分布特征层面,受时空因素控制,单一路径景区轨迹集中度较强;(4)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347.
基于Agent建模的地理模拟是认识和理解动态地理现象的有效方法,但随着地理模拟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模型的计算问题开始凸显。分布式并行仿真是解决大规模Agent复杂模拟计算的途径,然而已有研究基于Agent建模/仿真软件构建并行仿真系统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具有高移动与行为交互的空间Agent建模及其模拟过程的实时可视化。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地理模拟框架DGSimF,用于大规模动态空间Agent模拟,支持模拟过程的实时表示与分析。设计了一个简单但高效的时空数据模型建模空间Agent,支持直接基于Agent行为建模集成地学模型,采用了时间微分方法协同各计算节点行为的执行,实现以“任务并行”的方式进行分布式计算以提高仿真性能,构建了基于三维地球渲染引擎的虚拟地理环境,提供模拟过程的实时可视化。最后,以“红蓝对抗”案例进行了实验验证,对不同模拟计算量和不同客户端数量下的仿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GSimF可以为具有时空特征变化与行为交互的大规模空间Agent模拟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扩展计算节点,DGSimF可以有效地缓解复杂模拟计算的压力问题,并且仿真性能较高,在实验中并...  相似文献   
348.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地,拥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或"成矿大爆发"(毛景文等,1999;华仁民等,1999,2007)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钨锡密集成矿区。目前普遍认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成因具密切联系(陈毓川  相似文献   
349.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Cr(VI) on laterite from Guizhou Provinc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as well.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mineral compositions in the laterite would cause differences in the capacity of laterite to absorb Cr(VI). Gibbsite, iron oxide minerals and non-crystalloids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laterite to absorb Cr(VI). The pH of the solu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adsorption of Cr(VI) on laterite. Acidic environment (pH=2–5) is favorable to the adsorption of Cr(VI). The amount of adsorbed Cr(VI)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H of the solution.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Cr(VI), the amount of adsorbed Cr(VI)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centration of Cr(VI) on laterite is 250 μg/mL. The adsorption of Cr(VI) on laterite is a rapid process, about 80% Cr(VI) will be adsorbed within 2 hours. And the adsorption of Cr(VI) on kaolinite is a slow process.  相似文献   
350.
元素富集与样品粒度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祥  周良臣 《云南地质》1993,12(4):424-432
基岩风化作用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主要作用之一,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及分散作用复杂。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残坡积物和水系沉积物的分布,受原岩(矿)石类型、地貌、气候及生物活动等因素控制;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亦受原生矿物机械强度、溶解度及次生矿物形成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表生物质发育程度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致引起元素在不同介质的不同粒度级富集及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