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1篇 |
免费 | 273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55篇 |
大气科学 | 296篇 |
地球物理 | 182篇 |
地质学 | 282篇 |
海洋学 | 146篇 |
天文学 | 59篇 |
综合类 | 262篇 |
自然地理 | 1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通过分析对比航管雷达和天气雷达的显示原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航管雷达信号与天气雷达信号同屏显示的方法进行了的探讨,并提供具体的实现例子,以加强天气雷达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84.
在全球变暖,传统能源价格高涨的今天,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被众多国家列入发展计划,中国政府更是在政策、资金各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风电的发展。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一,抢占了世界风电行业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85.
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具有时间跨度大,数据量大,存储、管理分散,管理工具驳杂等特点.如何提供给天文学家一个统一访问这些异地存放的异构数据资源的方案,是虚拟天文台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解决方案.我们基于OGSA-DAI技术实现了对天文星表数据,图像数据和光谱数据的封装(DataNode).我们设计的虚拟天文台数据访问服务(VO-DAS)实现了对DataNode的自动资源发现以及异地异构数据库的联合访问.这将使天体的多波段交叉证认成为可能.VO-DAS支持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IVOA)的各项相关标准,使得它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它的对外接口简单实用,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天文数据用户发展出多种网格应用产品.通过在两个科学范例中应用VO-DAS服务,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以流线、流面、汇点的概念为基础,对稳定流双井干扰和直线隔水边界附近涌水量理论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二个虚拟界面,其中虚拟界面Ⅰ,运用流线、流面的性质,流线方程等给出证明;虚拟界面Ⅱ则通过半无限条形降落漏斗的分析,应用元流和总流的能量方程得到流量为零,流线为零的平面。在同样条件下,条形无限涌水量是半无限潜含水层涌水量的二倍。应用总流能量方程对三种情况水头损失的分析,解释了这种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得出虚拟界面Ⅱ,并以此得出该界面内的最大残余水头计算公式。将基坑降水运用虚拟界面简化为扇形,条形半无限含水层,从而实现单井预测,该方法应用到昊华水泥厂基坑降水中,预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7.
88.
89.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被交代的产物.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Mg2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介形虫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90.
针对心内复杂结构,本文结合三维虚拟内窥镜技术和二维常规观测截面功能,开发了双源CT心脏图像的显示系统。用户可以在本系统内以自动和交互式的两种方式观测心内结构。自动方式,对造影剂增强的数据部分进行基于欧式距离的三维骨架化得到规划路径,光线投射法根据已算出的欧式跳过空白区域,减少了绘制计算量;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随时从内窥镜视角切换到当前视点所在的任意截面,便于进行二维和三维的结构和病理综合分析。而且,本系统根据规划路径自动检测标准四腔切面,改善临床检查的效率。本系统采用基于CUDA的体绘制技术有效实现了对心内解剖结构更加直观的观测,便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