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2篇
  免费   2626篇
  国内免费   3271篇
测绘学   3337篇
大气科学   2665篇
地球物理   1810篇
地质学   9515篇
海洋学   2882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2090篇
自然地理   3656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597篇
  2022年   790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1148篇
  2013年   921篇
  2012年   1119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1087篇
  2009年   1182篇
  2008年   1176篇
  2007年   1042篇
  2006年   1142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917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973篇
  2001年   861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584篇
  1998年   591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498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29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371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5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8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由于我国当前环境管理和规划编制在实施流程上的相对独立,导致不少污染工业地块由于过高或难以预估的经济或时间成本难以流转。研究依托上海某污染工业地块转型开发项目,尝试将土壤污染现状作为用地性质选择的参考因素,从修复工程成本和开发收益两个角度对地块不同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供项目方参考。结果表明,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纳入用地规划设计的参考因素中,能够较好地平衡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明显降低修复工程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基于该模式与先行管理流程的不同,研究也提出了对应的管理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52.
53.
有机碳同位素示踪古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国军  陈衍景 《矿物岩石》2004,24(3):110-115
对有机碳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原理、研究对象、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认识到C~H键比C-O键有利于富集^12C,从而导致生物或有机碳δ^13C为极低的负值,使有机碳与无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碳同位素差异。光合作用类型的不同使植物分为C3,C4和CAM3种类群,并导致不同类群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C3植物δ^13C=-20‰~-32‰,平均-28‰,而C4植物δ^13C=-9‰~-17‰,平均-14‰。气候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使不同环境的植物类群特征不同,不仅造成植物组合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而且导致不同食性的动物牙齿等化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甚至相应的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因此生物链及其衍生物的碳同位素研究也就成为反演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气候环境的有效手段。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地质记录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类主要包括树轮等植物化石、牙齿等动物化石、煤等陆相沉积有机质、海相沉积有机质、土壤(前者的衍生物),这些研究对象分别适合于目的不同的环境研究,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发现有机碳同位素在研究重大生物灭绝事件、C4植物起源、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地外生命存在与否、矿产资源形成时的有机质作用等问题上将有重要作为。  相似文献   
54.
缺氧环境中,金属从海水、古卤水或热水溶液中被吸附和沉淀而发生积聚。在后来的变质和岩浆作用过程中,金属重新活化,形成矿床。这种矿化类型主要受缺氧环境的构造背景类型控制。被动边缘的碳质沈积岩只含有铀、钒和钼的次经济富集;含铜黑色页岩和海底喷流型矿化则限于大陆裂谷和拉拗槽环境或活动边缘的弧后盆地;变质矿术主要与碰掸边缘有关,但也出现于其它的构造环境类型。含铜黑色页岩的形成,受地球演化过程中超大陆裂开时低  相似文献   
55.
初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和产状能提供有关地壳的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56.
氡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张苗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氡同位素,放射性,环境在自然界,氡没有稳定同位素,只有三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222Rn、220Rn、219Rn。222Rn半衰期为3.825d,钍射气(220Rn)半衰期为...  相似文献   
57.
赵睿涵  韩志伟  付勇 《岩矿测试》2022,30(6):947-961

随着采矿等矿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进行,人们对矿山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增加。电感耦合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出现推动了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也使得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探究矿山环境中的各类问题。为强调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复杂矿山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其能解决科学问题的多样性,本文调研和分析了截至2022年7月国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试、分析矿山水文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过程及污染物来源/影响等方面的论文及其数据,研究区涵盖二十多个国家、四十多个地区。通过总结发现:水体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矿山水源解析、水力联系研究及酸性矿山废水(AMD)源识别的有效工具;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示踪技术为研究矿山环境中的硫酸盐来源、AMD酸化过程及污染、细菌硫酸盐的还原作用与元素迁移转化等提供重要支持;重金属(铅、镉、锌、汞等)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究矿山及附近环境中的金属污染来源及不同来源贡献率的有效手段。大量研究表明,虽然同位素技术在解析矿山环境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以及揭示矿山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应用单一/少数同位素对矿山环境介质进行短时间示踪研究。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发展多同位素示踪技术,并对矿山环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长期、持续地监测调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   
58.
《火山地质与矿产》2013,(4):F0003-F0003
《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60.
起伏地形为中国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查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在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外起伏地形的影响仍然存在。目前,对地形影响的分析大多从测道曲线图或者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定性判断,较少从整个观测时间段内量化评估地形影响的程度。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带地形条件下矩形回线源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在源外构造了山脊、山谷地形,将地形与发射源的距离、大地电导率、异常体电导率作为变化参数,给出了整个观测时间段内在不同接收点处地形造成的相对误差分布,从而分析了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源外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内,随着与发射源距离增大,地形作用减弱,受影响区域也推移到较晚期时间段上;随着大地电导率增大,地形主要影响区域会推移到较晚期时间上,但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相同几何尺寸的山谷地形比山脊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更大;地形、异常体对电磁响应的影响可以分离,如果异常体产生的二次场比较强,地形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地形影响。研究结果为地面瞬变电磁勘探中地形效应的识别与后期处理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