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822篇
海洋学   36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分子内不同基团间能量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1996年8-12月,从钝顶螺旋藻中分离纯化C-藻蓝蛋白,并用荧光光谱法对C-藻蓝蛋白分子内不同基团间的能量传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藻蓝蛋白分子内芳香族氨基酸残基能将能量传至与脱辅基蛋白共价结合的色基,从而使色基产生相应的荧光,C-藻蓝蛋白分子240-245nm的荧光激发峰产生于二硫键,它也能将吸收的能量传至色基;同时还发现,溶液状态下的C-藻蓝蛋白分子内,色氨酸残基可能位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区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近代荧光测量方法、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研究成功的便携式油份测定仪,是用于海上现场实时测量水中微量油份的新型海洋光电仪器。本仪器采用低功耗、高强度、低重复频率的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及相应的脉冲检测技术测量水中油份所产生的荧光信号。该仪器可在海表层至25m水深内任一日光强度下工作,测量水中油份浓度范围为(1×10-9~1×10-5)g/cm3。  相似文献   
993.
在水深为1.5 m的水道中,研究了不同收割强度(0、15、30、45、60、75、90和105 cm)对菹草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收割对菹草枝条生长和恢复影响显著.对照组(0 cm)株高最大,并在水面形成冠层.15 cm组在实验第20 d恢复,30~105 cm组恢复率分别为69.67%、17.78%、8.83%、5.33%、2.28%和1.90%.(2)收割显著降低了菹草的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收割组鲜重增加量分别下降了23.71%、54.90%、81.19%、85.82%、90.72%、94.07%和95.10%.15~105 cm收割组最终生物量则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59.36%、43.16%、27.69%、18.73%、14.66%、8.14%和4.07%.(3)收割使菹草营养繁殖体(石芽)数量、个体大小和鲜重显著降低.(4)中、低强度收割对菹草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影响不明显,而高强度收割组(尤其是105 cm)Fv/Fm显著下降.菹草叶片快速光响应曲线ETRmax差异不显著;中、低强度收割组ETRmax略有上升,而高强度收割组ETRmax出现下降.由结果可知,收割对控制菹草生物量和繁殖体数量效果明显,但以中、低收割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底质改良处理对三种挺水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巢湖水域三种优势挺水植物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底质处理下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三种挺水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以香蒲最大,芦苇次之,菖蒲最小.香蒲的叶绿素a(Ch1.a)、叶绿素b( 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芦苇和菖蒲,光合速率、Fv/Fm和ΦPSⅡ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995.
塔北地区志留系典型油气藏古油水界面恢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变迁记录了油气藏形成以后调整、改造甚至破坏的历史.恢复各地质时期的古油气水界面的位置,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下烃类流体运聚成藏的时间, 恢复流体成藏后的变迁、调整过程, 认识油气藏形成、分布的规律, 对研究区作出较为准确的资源评价.应用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 方法和定量颗粒荧光(QGF) 技术对塔北地区典型油气藏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 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古油水界面的位置低于现今沥青砂岩段底界的位置, 沥青砂岩段底界并不是古油层的底界, 在沥青砂岩段之下还有一段古油柱, 在油藏破坏过程中, 这部分原油运移到构造的高部位了, 没有在原地留下沥青; 沥青砂的厚度小于古油柱的厚度, 这意味着古油藏的规模要大于现今油藏规模.   相似文献   
996.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南太湖入湖口产毒微囊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太湖入湖口产毒微囊藻的丰度对于周边县市取水口的水质安全和太湖水质有着重要影响.以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E/ndaF为靶基因,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方法,并对南太湖入湖口7个监测点水样中产毒微囊藻的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强及准确性、重复性较好.建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454x+49.88,斜率为-3.454,R~2=0.991,扩增效率E为94.6%,定量检测区间为1.689×10~4~1.689×10~8拷贝数/μl.对南太湖入湖口7个监测点检测表明,夹浦和合溪2个监测点的产毒微囊藻数量最高,预测产毒微囊藻浓度分别为(1.99±0.35)×10~5和(1.47±0.23)×10~5cells/ml.7个监测点的产毒微囊藻的种类较为一致,均为铜绿微囊藻.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产毒藻种种类和数量,为蓝藻水华监测、预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太湖越冬蓝藻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确定2007-2008年冬季蓝藻在太湖各个湖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逐月对太湖主要湖区14个位点采集底泥和水样,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中藻蓝素含量,以确定冬季太湖各个湖区的藻蓝素分布状况,比较冬季太湖各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蓝藻的分布差异.实验结果说明与夏季情况不同,相对于西南太湖水域,2007-2008年冬季北太湖水体和底泥中的蓝藻含量均较低,而西南湖区部分区域12月仍出现了蓝藻的聚集,底泥表面的藻蓝素含量也较高,说明调查期间,冬季越冬蓝藻主要分布于西太湖和南太湖.  相似文献   
998.
采用FISH技术对2008年冬、夏两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的丰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中,选取荧光素标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与太湖梅梁湾水体中的四类细菌优势种群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①所测定的四类细菌优势种群占总细菌的比例在冬季均显著高于夏季(P0.01);②水体中α-proteobacteria的丰度随TP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R~2=0.860,P0.01);③随着Chl.a浓度的增加,水体中细菌的丰度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其中的γ-proteobacteria,其增大趋势更加显著(R~2=0.857,P0.01);④细菌种群的丰度受水体中PO_4~(3-)浓度的影响,尤其是对Bacteroidetes的影响更加显著(R~2=0.733,P0.05)。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色素控制基因与壳色的关系,本实验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酪氨酸酶基因(Tyrosinase,TYR)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4种壳色蛤仔和7种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基因在鳃、外套膜、闭壳肌、性腺、内脏团、水管和唇瓣中均有表达,其中外套膜中表达量较高,其次为鳃,在闭壳肌中表达量最少。不同的酪氨酸酶基因在4种壳色的表达量不同,酪氨酸酶基因TYR2、TYR3、TYR6和TYR9在白斑马蛤中表达量居高,且与斑马蛤和白蛤差异显著(P0.05)。TYR2、TYR6和TYR10在橙蛤中表达量最高,推测与橙色形成有关。TYR11在斑马蛤中表达量最高,且与白蛤和白斑马蛤差异显著(P0.05),推测与背景色形成有关。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YR3与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同源性最高为64%。TYR10与加州双斑蛸(Octopus bimaculoides)同源性最高,为53%。与长牡蛎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00.
腐殖物质对污染物如有毒金属元素(如汞.铜和铅等)及有机污分子荧光染物(如多环芳烃,有下几农药等)具有络合或吸附作用,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及其迁侈途径.所以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毒性。近年来,用分子荧光学研究两者间的这种作用过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运用荧光偏振技术在腐殖物质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现状。荧光偏振的研究成果可加深对腐殖物质与污染机理的认识.能较精确地定量评估它们之间的作用强度.了解它们结合后的分子构型变化.有助于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