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4篇 |
地质学 | 15篇 |
海洋学 | 187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查明钠基蒙脱土的水合演化过程,以天然钠基蒙脱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在相对湿度( )为0~0.98区间的水汽等温吸-脱附试验,通过吸附速率曲线、BET曲线界定钠基蒙脱土各水合阶段及相应的水合主控因素;通过测定晶层 值变化规律,从吸附水影响黏土矿物晶层厚度的角度探讨钠基蒙脱土的水合演化特征;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从水分子结构伸缩振动信息角度对钠基蒙脱土水合演化过程进行定性定量验证;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以吸附水相变所需能量与吸附水重量变化的角度解释钠基蒙脱土的吸附水特征与其水合机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相对湿度下(0 0.15),以钠基蒙脱土矿物外表面吸附为主,形成表面吸附水;0.15 0.40为钠基蒙脱土层间阳离子水合阶段;0.40 0.98,为晶层内外表面水合阶段,水分子逐步完整的包裹蒙脱土,形成多层吸附层。钠基蒙脱土的水合演化过程受控于层间钠离子与晶层基面,层间钠离子的水合能影响了钠基蒙脱土水合演化的起始顺序。 相似文献
52.
郑和于1405~1433年的28年间七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29.6万千米,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要早将近一个世纪。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评价郑 相似文献
53.
海上电子高速公路技术在马六甲海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海上电子高速公路产生的背景、概念、功能以及组成结构,指出海上电子高速公路,也就是网络化的电子海图在航海中应用的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是组成海上电子高速公路的基础,精确航行是它的中枢部分。并以马六甲海峡为例介绍了海上电子高速公路在航行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广泛应用,对这一研究领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决智能船舶测试场景构建中的长尾问题并提高其测试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图像的航行场景复杂度感知方法。本文从图像纹理特征分析出发,构建航行场景复杂度与特征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首先,采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待测试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能量、熵、对比度、逆差矩和相关性等多个参数组成特征向量。接着,提出利用集成学习AdaBoost网络模型进行船舶航行场景复杂度感知,即利用大量的图片对所提模型进行训练和学习,获得场景复杂度与各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数据感知模型。通过在不同数据集上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感知模型能够真实的反应船舶航行场景的复杂程度,获得结果与人类视觉感知的结果基本一致,其对智能船舶自主航行场景设计与构建都具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决装配水舱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在出航前,需人为通过调节水舱液位,使航行器处于零浮力状态的不便捷性问题,提出一种可以自动调整航行器平衡液位的方法。结合航行器自身水舱结构,通过 PID 算法将航行器的姿态信息和水舱液位信息进行整合,调节水舱水量实现航行器密度近似于当前水域密度,寻找满足航行器零浮力平衡姿态下的水舱液位。通过 MATLAB 仿真分析,该算法可以实现自主调节平衡液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凸体作为水下航行器表面的一种常见附体结构,其产生的涡流噪声对搭载在水下航行器上的声学仪器的信号精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马赫数为0.004 8条件下,采用LES-Lighthill等效声源法对三维方形凸体的流场及声场进行仿真,形象地再现了凸体周围涡旋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了涡流流动机制及辐射噪声特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噪声最小为目标,优化了三维方形凸体结构参数。研究成果为水下航行器附体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风是帆船的唯一动力来源。在帆船上,如何感觉风的变化呢?身体是最好不过的感受器。原地转一圈,用脸、手、脖子可以感受到风吹来的方向;或者观察水面的波浪或者波纹,确定风的方向,风通常是与波纹垂直的;或者是观察岸边的树叶、烟、旗 相似文献
58.
掌握衡重参数对水下航行体机动特性影响对结构布局与总体方案设计极有帮助。针对铅垂面机动问题,建立了经过试验验证的回转外形航行体水下运动动力学模型,获得了不同衡重参数匹配关系下的机动弹道特性,分析了衡重参数及控制策略对机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综合考虑机动方向等因素利用重力矩增大可用舵角是改善机动特性的关键。对铅垂面内向上机动,使质心位于浮心后方较远处,配合短时无控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机动性能。 相似文献
59.
大多数人都是从电影《泰坦尼克》中认识这艘船的,十几年过去了仍有人记得俊俏有才的杰克与漂亮的罗丝在船头深情相拥的十字架造型,以及那句经典的"You jump,I jump".但如果问"你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那艘船吗",恐怕除了一句"哦,我记得那是一艘被冰山撞沉了的船"之外,就没有太多的收获了.那么,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究竟... 相似文献
60.
北印度洋风浪场特点及最佳航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980-1990年北印度洋气象船舶报资料,按2°×2°网格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研究阐明了北印度洋风,浪,涌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这一海区是世界名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时期的风向,风浪传播方向,涌浪传播方向基本一致,夏季的西南季风比冬季的东北季风要强盛得多;大浪大涌频率高达80%-90%,该海域与南海属同一类型,但特点正好相反,按照船舶航行的对水气象条件的要求,横穿北印度洋时间以季风转换月份为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