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59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基于无人机系统获取的正射影像和激光雷达点云为高压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优化提供时效性更强的数据支撑,实现了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内植被现状调查、交叉跨越线路调查、已建房屋调查等作业任务。本文以实际工程为基础阐述作业流程,介绍了无人机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飞马无人机系统在电力勘察设计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2.
《岩土钻凿工程》2014,(4):30-30
“福州-风坂220千伏线路开断进公园变工程”顶管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并进入关键性施工阶段,有望在春节前完工。建成后将为地铁1号线提供运营用电,并为五四、华林片区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973.
基于多源数据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2年RTK-GPS、2015年三维激光扫描和2018年无人机航测数据,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研究区,分别从物质平衡、面积、末端等方面分析近期冰川变化.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近年来呈快速消融趋势.2012—2018年冰川面积减少0.07 km2,年平均面积变化率为-0.01 km2·a-1;同期,...  相似文献   
974.
程亚英  陈志平  赖玉莹 《现代测绘》2021,(z2):101-102,10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详细规划,能够优化村庄用地布局、保障"一户一宅"、提升农村的整体风貌和人居环境.其中涉及测绘地理信息的如地形测量、空间数据坐标转换,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立;空间规划底图的制作等.地...  相似文献   
975.
输电线路抗震韧性研究有助于确定震后输电线路功能损失和恢复时间,为震后电力系统恢复提供重要参考。基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和阿坝5个地区的输电线路震害资料,分析了输电线路功能失效、恢复情况,建立了功能失效、恢复时间与破坏情况的对应关系函数,结合韧性定义给出输电线路功能损失累积函数,划分了韧性水平等级,形成了以电压等级、长度、地形地貌为参数的输电线路抗震韧性计算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我国某地区输电线路进行试算,计算结果与以往对输电线路震害情况的定性判断基本相符,能够揭示出该地区输电线路在低烈度时损失较轻、在高烈度时损失较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76.
某国家重大引调水工程引水隧洞将穿越聚龙山向斜可溶岩地层,可能面临严重岩溶涌突水问题。为了查明隧洞突涌水条件,选择岩溶水害风险较低的引水方案,综合采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聚龙山向斜岩溶水流系统特征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聚龙山向斜含水系统具有"两含夹一隔"的多层结构,下部二叠系主要为埋藏型岩溶弱发育区,而上部三叠系裸露型岩溶区中发育了具有多级水流系统的巨型岩溶汇水盆地。穿聚龙山向斜段工程论证的3个方案中,A线方案从向斜西段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区穿越,隧洞穿可溶岩段长度短、且全部为埋藏型岩溶,剖面上绕避了三叠系岩溶汇水盆地,发生岩溶涌突水的风险低;而B线方案和C线方案均进入了三叠系岩溶汇水盆地,穿越裸露型可溶岩段的长度大,遭遇高压岩溶突水的风险高,故推荐A线引水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引水隧洞线路比选提供科学依据,对类似深埋长隧洞工程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