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1091篇
测绘学   1244篇
大气科学   1690篇
地球物理   897篇
地质学   1436篇
海洋学   983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453篇
自然地理   749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利用陕西省咸阳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1992—2021年的土壤湿度资料,采用线性评估、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阳30 a来土壤湿度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个层次土壤湿度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0~10 cm年平均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率为-0.99%/10 a, 20~30 cm为-1.03%/10 a, 40~50 cm为-0.87%/10 a;各季节三个层次土壤湿度也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降幅最大,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降幅最小。0 cm土壤解冻有推迟趋势,平均变化趋势率-2.92 d/10 a; 0 cm土壤冻结有提早趋势,平均变化趋势率为-1.81 d/10 a。土壤湿度影响因子中,气压、降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地温、气温与土壤湿度成负相关;某些年份在降水量增加的前提下,由于地面温度和地温增加的影响,也会造成土壤湿度下降。  相似文献   
62.
63.
崔妍  赵春雨 《气象》2024,50(1):84-94
利用辽宁省5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均一化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资料,采用最优距离法和固定比例法对能见度资料进行一致性处理,重建了1961—2020年的辽宁省逐日霾资料,并利用该资料对辽宁省年和四季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和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20年辽宁省平均年霾日呈显著增加趋势[2.1 d·(10 a)-1],但2015年以来霾日显著减少;空间上,年和四季霾日呈现一致的分布特征,均存在1个高值中心(沈阳)和2个副高值中心(北票和锦州),年平均霾日分别为139、52、46 d,辽东和辽西山区为霾日低发区,年平均霾日在20 d以内。风向和风速是霾日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西南偏南风增加带来的暖湿气流对春季、夏季和秋季霾日的形成贡献较大,北风的减少则对冬季霾日的形成贡献较大。霾发生时辽宁省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生西南偏南风的频率分别由11.4%、12.1%和8.0%增加至15.8%、19.8%和13.5%,冬季则表现为北风发生频率的减少和静风发生频率的增加;霾发生时四季风速均较平均状况偏小,说明小风有利于霾的形成。辽宁省霾长期演变受到污染物排放、风力因子和环境政...  相似文献   
64.
李力  徐芬  刘希  陈刚 《气象》2024,50(2):210-220
结合T-Matrix方法和雨滴谱仪数据反演双偏振参量,设计了一种雨滴谱反演评估方法(雨滴谱法),利用其反演结果可对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进行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偏振参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谱法与传统的微雨滴法均能有效监测由雷达系统误差导致的观测偏差,且评估结果十分接近;不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谱法评估的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数据质量与满足微雨条件下的评估结果十分接近,客观证明了系统调整后雷达运行良好、数据质量稳定;不同雨强(R)情况下,雨滴谱法的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10 mm·h-1≤R<20 mm·h-1时,雷达观测的数据质量最为稳定。该雨滴谱法适用范围广,可动态评估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质量,有助于雷达调整和数据校正。  相似文献   
65.
66.
67.
理论地震图方法在地震震源过程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震源过程的细节,必须利用近场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但是在应用Haskell矩阵法计算近场理论地震图时,格林函数的高频成分的数值不稳定性是计算宽频域理论地震图的一个基本困难。因此,目前仅有不超过10Hz的算例。本研究采用Haskell矩阵的一种新的分解组合形式,在数值计算时有效地避免了在计算过程中数值结果的溢出,实现了近场理论地震图的宽频域计算。同时,由于利用了矩阵运算中的解析关系,减少了运算的次数,从而提高了计算的速度。根据本算法建立的Fortran程序,在Univoc-1100计算机上进行了数值检验。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格林函数至少在0—40Hz频率域范围内仍保持良好的数值稳定性。本文给出的这种Haskell矩阵分解组合形式的矩阵元素简单,且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对于这种分解所包含的物理意义,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利用广义逆矩阵理论反演解释二维磁异常。实现了加阻尼因子法,实现并改进了奇异值人工截除法;讨论了资料分辨矩阵、信息密度矩阵等辅助信息的利用;详细评价了广义逆矩阵算法的优劣。通过与目前重、磁最优化反演中常用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变尺度法的对比,指出广义逆矩阵法优于这些算法。最后以河北迁安一个复杂磁异常的反演实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9.
70.

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 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P)结构.结果表明, 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宽约40 km, 厚度约为4~5 km的高衰减区, 其特征为低纵波和横波速度(VP为5.5~6.3 km·s-1VS为3.1~3.6 km·s-1)以及较低的波速比(VP/VS为1.72~1.80), 对应较低的QP(280~410), 推测与断裂发育有关, 且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的上地壳高衰减区具有低QP(300~400)和高VP/VS(1.90~1.96)特征, 可能对应较多的断裂发育及流体运移.洋陆过渡区域下地壳高速异常体表现为相对低的QP(550~600), 对应较高的VP(7.0~7.8 km·s-1)和VS(3.5~3.8 km·s-1)以及较高的VP/VS(1.85~1.96), 推测与蛇纹石化作用有关.蛇纹石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并导致更多的流体运移, 使得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波衰减.QP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南海大陆边缘的地震波衰减特征, 结合VPVS以及VP/VS, 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和岩石属性, 对进一步挖掘OBS数据信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