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12.
13.
14.
Mich.  L 朱桂芳 《世界地质》1992,11(2):71-77
德国的垃圾处理问题已经通过地上和地下处理两种措施得以解决。文中讨论处置场地的不同类型,阐明一般场地的选择标准和关于不同垃圾处理类型效果评价的更精确的标准。从长期安全度观点出发,除纯粹的工程观点外,还应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观点。许多讨论地质体和垃圾间矛盾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有关有毒物质和作为隔离体地质体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在文中列出,联邦德国的有毒物质处理指南目前正在制定。  相似文献   
15.
虞南 《浙江测绘》1988,(2):49-53
联邦德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它的基本特点,(1)重视新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推广;(2)重视生产手段的技术改造;(3)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计算机广泛应用在测绘生产;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联邦德国乡村地区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孟广文  Hans Gebhardt 《地理学报》2011,66(12):1644-1656
二战以后联邦德国①已成为世界第四和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然而,城乡以及联邦各州之间,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本文在国内相关初步研究基础上,从动态、区域和景观视角对联邦德国战后至今乡村地区整体发展过程、特征与区域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乡村地区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战后德国乡村地区经历了农业规模减小、生产率提高,传统乡村景观改变,特别是德国东西部地区乡村差异化发展的过程.原东德地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由传统乡村和农业向农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居住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和集体农业转变,但德国统一后这一体系难以适应欧盟的标准,导致农村衰落,居民大规模外迁.经过战后短暂的再城市化,原西德乡村地区经历了一个逆城市化过程,大量工厂和年轻人搬到农村,很多乡村已经由传统的农庄转变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居民点.然而,尽管乡村现代化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但城市风格的楼房和宽阔笔直的道路也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结构形态和优美的自然风貌.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西德开始制定乡村发展和更新规划,并实施"我们的乡村应更美丽"的行动计划,其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类、开发农业房地产和乡村旅游,初步实现了传统乡村和农业向现代代化和生态化的转变.联邦德国乡村地区未来4 个发展的趋势包括高科技农业、可更新的能源、生态公园和非农业化发展.根据联邦德国发展经验和我国乡村城市化的现状,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应首先完善乡村发展的政策纲领、规划体系和行动计划,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乡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城乡一体化应包括乡村城市化与乡村现代化及生态化两部分;具有特色的乡村地区应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但保持村庄形态结构和景观的乡村风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发展乡村地产和乡村服务业;部分生态脆弱的乡村地区进行生态移民,建成生态和自然公园.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张建国教授男,汉族,1956年10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祖籍湖北省汉川市。1978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1981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联邦德国进修,后转为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