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7篇 |
免费 | 171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4篇 |
大气科学 | 41篇 |
地球物理 | 81篇 |
地质学 | 388篇 |
海洋学 | 88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124篇 |
自然地理 | 1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48年 | 5篇 |
1947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a来初夏旱涝事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华山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的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a来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对该地区初夏极端旱涝事件及其连续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域干燥指数与Palmer指数在变化上极为相似,可用于反映该地区的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近500a来初夏共发生18次极端干旱事件和11次极端洪涝事件,除公元1521年与历史文献记录的旱涝事件相反,公元1513年、1574年、1675年和1945年未发现历史记录外,其余年份均能找到相应记录;近500a来初夏存在9个显著的连续偏旱期和10个显著的连续偏涝期,并以16和19世纪发生的连续旱涝事件最为频繁,而17和18世纪发生的旱涝事件相对较少,20世纪发生的干旱事件明显多于洪涝事件. 相似文献
152.
自动站的建设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标志,对减少人为读数误差和观测员的劳动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于2002年10月中旬建成,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笔者发现传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3.
泰山玉矿主要分布于济南和泰安市交界的界首—石腊地区,该矿原为作钙镁磷肥用的蛇纹岩矿床,开采过程中发现部分可以作为玉石利用;此后经勘查评价和研究开发,成为价值较高的玉石矿。泰山玉矿共发现7个矿体,矿床成因为超基性岩浆变质矿床。泰山玉赋存于蛇纹岩中,包括绿色系列和黑色系列;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蛇纹石,化学成分除Si,Mg外,还含有Fe,Ni,Cr,Ca,Al等元素。泰山玉由细小的叶片状、鳞片状蛇纹石单晶交织而成,结构致密,透明度较差。泰山玉的折射率在1.540~1.589之间,摩氏硬度在2.5~6.5之间,密度值在2.41~2.93g/cm3之间。玉石分为3个类型:泰山碧玉、泰山花(翠)斑玉和泰山墨玉。 相似文献
154.
南召县在加强矿产储量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采取准确计量矿石开采量、以量定征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的办法,既有效防治了税费流失,又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提高了矿政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5.
河流地质考古学是基于地层研究河流和考古遗址之间关系的学科。近年来我们在河南省内黄县开展的河流地质考古研究揭示了黄河复杂的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代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2010~2016年我们在河南省内黄县3个全新世遗址(岸上、三杨庄和大张龙村)的地质考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区域内遗址的地层记录表明,许多考古遗址被深埋于地下,并可能影响了3000 a B.P.以来的河流沉积过程。我们在岸上遗址发掘了A、B、C、D共4处青铜时代的沟渠遗迹,这些沟渠的堆筑可能影响了后期的沉积过程并导致了遗址周边微地貌的改变;在三杨庄遗址识别出了多层不同时期的人为古土壤,包括新石器晚期、战国时期、汉代和唐代;在大张龙村发现了北宋时期黄河泛滥沉积物,其沉积过程可能受周边村落遗址的影响。根据测得的14C年代和沉积层厚度,本研究进一步对这3处遗址的沉积速率进行了估算,并与前人对华北平原沉积速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3处遗址所显示的沉积速率自3000 a B.P.开始显著增加,与对早期历史时期黄河河道沉积速率的估算结果相吻合。因此,基于遗址的地质考古研究能够为探索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大量信息。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开展更多基于考古遗址的河流地质考古研究,以深入探讨华北平原的自然沉积过程与文明演进过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156.
158.
南印度洋SST与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JONES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资料,分析了南印度洋SSTA和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无论是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水辐合区的SST还是赤道以北非洲西海岸附近上升运动海区的SST的长期变化趋势,除了准3-5年的变化以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对于全球最显著南亚季风环流的分析表明,南亚季风环流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与南太平洋SST的年代际变化相比,南印度洋SST的变化周期要相对短一些。通过分析南半球冷空气年代际活动的特征发现,冷空气与南印度洋SST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9.
新一代天气雷达谱宽资料分析晴空回波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观测的晴空回波谱宽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估算了不同高度的湍流耗散率,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低层的湍流耗散率明显增强,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60.
骑马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条纹状硅质大理岩与火山凝灰岩之间。通过对矿床地质、岩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为热水沉积一热液改造成因铅锌矿床,其成矿主要与熊耳期火山岩及火山气液作用有关。这是在河南熊耳群火山岩中首次发现的该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