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998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03篇
自然地理   88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122.
信息化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作为全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试点的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在省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为切入点,率先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审批、采矿权管理等业务的网上审批,开通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政务信息网络为平台,以网上审批为核心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3.
3月11日至12日,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交流会在垦区858农场召开,这标志着我省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顶勋强调,示范区建设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完成“示范区布局合理化,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措施长效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贾东力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24.
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强化土地管理,实现“数字国土工程”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管理要扩大社会影响、推进职能到位、加强系统内部联结,最重要的条件是点息化。  相似文献   
125.
在分析了江苏基础测绘状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十一五"基础测绘的原则、目标和任务,提出了组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6.
当今社会,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工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到居民住房的购买,大到国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测绘相关技术的日臻完善,我国的测绘体系经历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变,目前正在向信息化测绘过渡。信息化测绘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高效的作业模式必然会给土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巨大的便利。首先介绍了信息化测绘的内涵及技术体系,然后探讨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应用,最后对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与管理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7.
应用测量技术解决城市地铁与地下管线影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铁和地下管线是城市设施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同处地下空间,相互影响,测量是解决二者空间冲突和安全建设、运营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分析城市地铁与地下管线在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影响关系,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介绍了解决措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地铁建设、运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等有关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8.
东阳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新良  陈伟江 《浙江测绘》2009,(2):12-12,44
介绍东阳市目前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推进东阳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9.
130.
在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思潮中,记忆研究逐渐受到地理学者的重视。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将突破时空界限,在广域范围内形成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本研究对1990至2017年国内外有关乡村记忆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发现:①记忆是多学科的研究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不同于国外重视对地方、景观等记忆的空间感知研究,国内更关注人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情感依恋。②乡村记忆作为一种地方性表达,在理性语境中与全球互动融合的同时也逐渐消解,急需进行保护与传承。③本文尝试从范式、视角、尺度、理论、内容和方法层面初步建立乡村记忆地理的研究体系,未来研究应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理学主导的学科交叉、构建理论体系、拓展全球-地方视阈内容集成、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等方面加以深化,以期为乡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