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形降水试验和背风回流降水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子良 《气象》2006,32(5):10-15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模式)研究了湿气流过山脉地形和地形降水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降水是水汽、气流和地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小山脉地形降水主要发生在山脉的迎风坡,表现出典型的迎风降水和背风雨影特征。而回流降水天气是湿气流过大的山脉地形的产物,大的山脉地形有利于风切变临界层的产生,地形降水并不只是简单的上坡降水,还有背风回流和背风波降水机制。  相似文献   
52.
秦岭山区一次冷空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77年1月20-22日一次侵袭秦岭山区的冷空气活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秦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和屏障作用,并检验该模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降温过程与实况比较一致,秦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和屏障作用可造成其南北两侧温差达4℃以上,并且滞留冷空气达12h以上.还分析了此次冷空气影响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气压场的演变,结果发现:RegCM3区域气候模式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复杂地形条件下温度场和气压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3.
黄山山脉地形对暴雨降水增幅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3个自动气象站、6个人工观测站资料和5 km×5 km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资料,分析了黄山山脉的日雨量和短时雨量极值分布,发现日雨量极值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运用凝结函数、水汽收支和增幅系数方法诊断并计算了暴雨的地形增量,结果表明,降水系统经过黄山山脉时,扰动加强是降雨增幅的主要原因.扰动风场辐合与地形高度有利配合形成的地形抬升速度是降雨增幅的主要动力因子,地形抬升导致的水汽垂直通量和水平通量辐合是降雨增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4.
谭义 《中国地名》2012,(2):58-58
苏台德山位于欧洲中部,地处波兰、捷克和德意志联邦三国边境交界处,西北至东南走向,全长300多公里,山体宽度为32~48公里,是中欧的旅游胜地。名称来源于词根sud,意为南部,苏台德山脉就是南部山脉的意思,名称可能是位于北部的人命名的。苏台德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和玄武岩构成,由西、中、东三支山脉组成,山上诸峰大多平顶,西  相似文献   
55.
任飞 《中国地名》2012,(4):57-58
落基山是美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组名山,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巍峨的落基山脉绵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数千公里之长。整个落基山脉由众多小山脉组成,其中有名称的  相似文献   
56.
黄山南大门     
项长兴 《地质学刊》2004,28(4):213-213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南岭山脉,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组成,总面积1200km^2,其中属于风景区的面积为154km^2,号称方圆250km^2内有大小山峰难以计数,有名的有72峰,其中大小山峰各36座,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标高都在1800m以上,又以莲花峰最高,高达1864m。  相似文献   
57.
华南沿海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反转,这一地貌演变过程在华南沿海晚中生代盆地和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地层中得到了完整的记录。本文以华南沿海的闽西永安盆地白垩纪沉积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分析,示踪盆地物源演化,结合台湾新生代地层沉积地球化学资料,推测出华南沿海晚中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野外调查及镜下鉴定发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样品成熟度相对晚白垩世样品较高。地球化学判别图显示,样品均落入中酸性长英质物源区域。中侏罗世-晚白垩世地层的143Nd/144Nd值介于0.511772~0.512253之间,εNd值为-16.9~-7.5。其中中侏罗统漳平组εNd值最小,介于-16.9~-16.2之间,平均值为-16.6。下白垩统坂头组εNd值增大为-14.8~-12.4,平均值为-13.3;而上白垩统沙县组和崇安组则具有较高的εNd值,达到-9.3~-7.5,平均值为-8.7。从漳平组到崇安组,La...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59.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60.
旅游扶贫应立足于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其核心是使贫困人口从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净利益。以居民感知理论为基础,对汝城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江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感知明显,对环境效应不敏感,参与旅游业的意愿强,但受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实际参与能力不足。建议当地政府将旅游业培育成特色产业,以居民受益为出发点,对居民进行扶持与引导,鼓励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决策,并注重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