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4篇
自然地理   3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51.
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推进并得到了广泛认同。大型资源基地绿色调查及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的技术实现将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找矿部署与环境保护瓶颈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绿色调查与环境评价两方面工作有机结合,分四个层次构建指标框架,通过3S技术提取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信息,结合连续三年的地表水、土壤等多环境介质野外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对经过验证的、成熟的评价方法进行优化,运用更兼容、可扩展的Python语言编程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锂资源基地环境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将大型基地环境现状划分为环境较差区、环境一般区、环境较好区、环境良好区四类区域,总体准确率达97.77%。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该套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川西大型锂资源基地的环境现状作出有效的评价,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大型锂资源基地环境现状"像元级"可视化分级,较客观地反映了甲基卡矿区及周边资源开发环境问题与影响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规范大型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及决策。  相似文献   
152.
随着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我国关闭煤矿数量逐年增加,煤矿关闭后产业如何转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关闭煤矿大都集中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关闭煤矿的发展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其优势产业的选择应与所在城市产业转型方向相一致,才能使关闭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新结构...  相似文献   
153.
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企业注册资金1.52亿元人民币,年生产规模400万吨。公司产品主要有高速铁路特级道砟、高标号管桩优质骨料、高性能混凝土专用精品骨料和机制砂四大类,产品入选为湖州市名牌产品,获得全国砂石骨料大赛一等奖,为长三角地区重点工程提供优质骨料,如上海中心(高标号)、江南布衣总部工程(清水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154.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5.
区划是地理学认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和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借鉴已有研究,对区域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及生态经济区划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生态经济区划原则。其次,通过设计两级生态经济区划方案,首次对中蒙俄三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轴带“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一国际区域进行了生态经济区划探索研究。基于研究区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经济开发强度等人文经济要素,首先将研究区划分为6类生态经济区。通过引入人均环境污染物产生量、土地利用类型、产业结构、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具体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指标,进一步将研究区细化为19类生态经济亚区。最后,综合对比分析各类生态经济亚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特征及地域分异规律,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确定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3类,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绿色发展建议。本研究将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6.
环境犯罪已成为涉案价值较大的世界第四大犯罪类型,对地球生态、社会等均产生深远影响,但当前关于国内各类环境犯罪的宏观空间特征与机制仍不明确.该文基于中国裁判文书数据,对2014-2019年中国环境犯罪的省域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9年中国环境犯罪案件总量持续快速上升,主导类型为与林木、农用地相关的犯罪,且呈东多西少、云桂高发的稳定空间格局;2)2019年七大类及其子类(如盗伐、滥伐林木)环境犯罪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凸显了进行环境犯罪分类型深入研究的必要性;3)根据省域首要环境犯罪类型,中国内地31省域可划分为6种类型,其中南方省域的首要环境犯罪普遍与林木、水产品相关,而北方省域则多与农用地、野生动物相关;4)提出解释环境犯罪空间分布的一般性框架,即"棱锥型"作用机制,涉及自然资源禀赋、地区产业结构、消费市场需求、跨区域犯罪组织、环境立法与监管五大因素.最后,探讨了未来环境犯罪研究与治理中需注意和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7.
文章将绿色金融纳入环境规制的分析框架,以2016-2019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雾霾污染为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侧重分析了绿色金融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绿色金融可以降低周边地区雾霾污染;绿色金融能够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的方式促成雾霾治理。绿色金融的结构效应弱于环境规制,在中部地区并不显著;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强于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文章启示,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能够相互增益,应建立区域间绿色金融合作机制,增强绿色金融的普惠性,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和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58.
许学强 《热带地理》2018,38(6):739-740
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召开了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从城市地理学的视角看,什么是更加美好的生活?哪些是目前发展得不够充分、不太理想、有比较大提升空间的呢?我认为要关注3个方面、12个字:绿色发展,历史记忆,乡村振兴。1 )绿色发展是发展的品质问题,关注城市发展和保护;2)历史记忆是发展的时间维度,关注城市的历史和现在;3)乡村振兴是发展的空间维度,关注城市和乡镇乡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9.
从宏观上论述了珠江口伶仃洋河口湾的动力特性,分析了澳门附近海区独特的水流结构。指出澳门水域位于伶仃洋西部河流型河口段,地处具有强劲径流的洪湾水道和伶仃洋落潮流交汇处,泥沙大量沉降,浅滩发育,滩涂资源丰富。文中根据珠江河口区海滩围垦适宜的填海高程,阐述了澳门地区两大类七个亚类海滩资源的特征、面积、分布和开发利用评价。认为结合口门治导和港航治理,合理填海造地是振兴澳门经济的必由之路。文中结合经济和城市发展,提出6个海滩主题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60.
研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指出沿江开放的决策效应明显,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但外向型发展仍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外向度水平较低,出口货物档次不高。开发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