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1篇
  免费   1880篇
  国内免费   1678篇
测绘学   6408篇
大气科学   1835篇
地球物理   1619篇
地质学   3836篇
海洋学   1410篇
天文学   283篇
综合类   860篇
自然地理   758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89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773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针对在粘土层中钻孔时遇到的问题,介绍了对旋转钻头所作的改进。认为采用鱼尾式钻头,具有不易“糊钻”,钻进速度快,和泥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2.
计算机辅助绘制流域等流时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腊春  陈晓玲 《地理科学》1996,16(2):184-190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分析,模拟水质点在流域上的运动轨迹,并根据水质点汇流时间与汇流路径,坡度,坡长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汇流等流时线模型,经实例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制图线理论出发,侧重讨论了数字化线性地图要素(链)的综合方法,并编写了与之相应的计算机自动综合程序,以用于机助制图。  相似文献   
994.
立体影像匹配是自动提取SPOT影像高程信息的关键技术。本文根据SPOT影像在几何构像关系和影像质量上的特点,提出了多级匹配的结构策略。实际像对匹配实验表明,多级匹配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水平,而且运算速度快,在快速生成DEM数据辅助遥感信息分析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秦元明  胡林宏 《气象》1992,18(2):32-35
本文统计了1980—1989年发生在吉林省境内产生降雹和雷雨大风的两类强飑线的物理量参数垂直分布特征,给出了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一次飑线转向和强度演变的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何齐强 《气象》1992,18(9):35-39
利用单站雷达回波资料,揭露出飑线的走向和强度演变的客观事实和详细过程,结合其他气象资料和当地的地形条件,对其演变的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对强对流天气监测和短时预报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期地面风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翟国庆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2,16(5):522-529
根据对华东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的地面风场分析发现,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与锋前暖区的中尺度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伴的扰动辐合值为-0.8×10~(-4)·s~(-1)左右.当有移动的天气系统与其相遇时,交点附近扰动辐合值迅速增大,促使对流迅猛发展且移速加快.辐合线的形成与大尺度背景和特定地形有关.移动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变压风有关而静正辐合线常与露点锋相伴.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在区域调查基础上,于甘蒙北山中南带首次发现了六条由南向北推覆的构造带,在每个推覆陶造带边缘发育大小不一的飞来峰。推覆体走向近东西,推覆在震旦系至中、下侏罗统之上,最大直观推覆距达55km,累积推覆距大于150km,并被上侏罗统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