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39篇 |
免费 | 2767篇 |
国内免费 | 34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81篇 |
大气科学 | 1332篇 |
地球物理 | 3188篇 |
地质学 | 10535篇 |
海洋学 | 1684篇 |
天文学 | 160篇 |
综合类 | 1070篇 |
自然地理 | 9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604篇 |
2022年 | 703篇 |
2021年 | 738篇 |
2020年 | 568篇 |
2019年 | 735篇 |
2018年 | 544篇 |
2017年 | 540篇 |
2016年 | 589篇 |
2015年 | 675篇 |
2014年 | 938篇 |
2013年 | 806篇 |
2012年 | 896篇 |
2011年 | 867篇 |
2010年 | 808篇 |
2009年 | 784篇 |
2008年 | 791篇 |
2007年 | 720篇 |
2006年 | 714篇 |
2005年 | 562篇 |
2004年 | 598篇 |
2003年 | 637篇 |
2002年 | 627篇 |
2001年 | 646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437篇 |
1998年 | 533篇 |
1997年 | 550篇 |
1996年 | 515篇 |
1995年 | 494篇 |
1994年 | 417篇 |
1993年 | 373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382篇 |
1990年 | 416篇 |
1989年 | 383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9篇 |
1975年 | 11篇 |
1959年 | 14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银坑示范区中深部金属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在该区开展AMT工作目的是了解3km以浅地层分布、岩体展布及构造特征,为深部找矿提供基础地质信息。采用AMT张量观测方案采集了5条AMT剖面的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反演得到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断面图。对标本电阻率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沉积岩、变质岩及岩体存在电阻率差异,并建立了示范区的电性与地层对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AMT地电断面图,揭示了江背岩体、长潭岩体的空间展布及深部"无根"特征;发现了一个隐伏岩体-柳木坑岩体;推断了3km以浅变质岩系、沉积岩系地层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MT可为"第二找矿空间"提供有益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应用电法探矿提高矿床勘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广西博白县东桃银铅锌矿区的地质构造,矿床产出层位及其类型,矿床发现的重要过程,当拉开矿区深部普查的帷幕,控制矿床的远景时,开始阶段没有摸清矿体的分布规模,下钻比较盲目,工作失利,后来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分析,委托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采用电法探矿,通过在已知硫化矿体分布范围进行技术方法试验,选择扫面法为激电中梯,以极化率作为主要参数,同时计算视电阻率作为辅助参数,以圈定可能的矿化富集部位,在激电中 相似文献
993.
熊耳山西段银铅矿找矿地球物理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铁炉坪、蒿坪沟银铅(金)矿区物探工作的研究分析,结合地质化探工作,提出了在熊耳山寻找构造蚀变岩(破碎带)型银铅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并利用两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找矿标志,对两矿区外围预测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类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4.
直流电弧光谱技术在众多固体材料的检测中具有许多其他技术难以企及的优势。最早的一些依靠照相版检测技术的仪器甚至沿用至今,这些仪器永久地记录了样品的谱图照片,但信息的处理同样繁琐。其后这些照相板检测器逐渐被光电倍增管(PMTs)所取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样品检测效率。然而光电倍增管技术同样存在缺陷,它既不能同步获取背景校正信息,也无法记录样品的全谱信息。Prodigy直流电弧光谱仪具有稳定的电弧电流控制技术,结合了同时进行信号采集和背景校正功能,通过时序分析,合理选择积分时间,减小了基体干扰。本文探讨了Prodigy直流电弧光谱仪对于地质矿样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95.
996.
反射波作为一种常用的桩身玩损检测方法,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探讨了反射波法的基本理论要点,信号采集处理过程中的有关动态测试技术,桩身质量判别的应用分析方法以及现场检测时应注意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7.
998.
流速仪法测流最小水深计算公式推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河流流量测验规范>中,规定了流速仪法测流垂线、流速测点的分布位置和布置测点时的最小水深,[1]也有这方面的刊载,并列举了部分计算公式,但公式考虑不够全面,而且还不符合规范要求.本文依据规范,按流速仪测点布置情况,分析推导出了具体完整的计算公式,并对测点布置方案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染色法测量坡面流流速的最佳测流区长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染色法是测定坡面流流速最常用的方法,但对测流区长度的选择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测流区长度不仅能减少流速测定误差,还能提高不同试验间的可比性.本文采用室内变坡水槽试验,用染色法测量表面最大流速并计算平均流速时,选择6个常见测流区长度,以流量法计算的平均流速为参照值,选取5个统计参数(RRMSE、RE、NSE、R2、MAE)作为评价指标,将不同测流区长度下染色法与流量法所获得的平均流速进行比较,分析染色法测量坡面流流速的最佳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当测流区长度为2m和3m时,RRMSE都较小;在2m处,RE、MAE达到最小,NSE、R2最接近1,此时染色法测定的流速与流量法计算的流速最为接近.因此,用染色剂法测量坡面流速度的最佳距离应选在2m. 相似文献
1000.
对于无(弱)水力联系的多含水层,混合井改变了含水层的结构,通过井筒将无(弱)水力联系的含水层联通。对于大区域井流问题数值模拟,MODFLOW中显式流量分配法和"High Kv in Wellblock"法的假设条件都很难得到满足,将两者耦合起来拓展其适用范围。采用质量守恒定理和Darcy定律计算井网格的平均等效渗透系数,结合显式流量分配法模拟混合井流问题。最后,通过两个典型算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其中一个算例是非完整井穿透相邻的两个含水层,另一个算例是完整井穿透两个含水层,且中间有隔水层。将耦合法的计算结果与显式流量分配法对比,结果表明:只有在第一个例子中当水流达到稳定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几乎相同,且井网格的水头差很小;而其它情况两者的差别很明显,且采用流量分配法计算井网格的水头差大于耦合法计算井网格的水头差。根据Neville等的相关结论可知采用耦合法对于文中的两个例子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