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8篇
  免费   1060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测绘学   1569篇
大气科学   2223篇
地球物理   2696篇
地质学   806篇
海洋学   859篇
天文学   1362篇
综合类   421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Observations of fluid mud were made in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in February 2000, on 10 -11 August 2000, on 30 - 31 August 2000 (after two strong typhoons), on 21 - 24 August 2000 (neap tide) and on 3 -6 September 2000 (mean tide) respectively. In situ data show that the fluid mud in this area consists of fine cohesive sediment (median size 7.23 μm). The 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fluid mud varied during the neap-spring and flood-ebb tidal cycl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luid mud phenomena in this area may be categorised in a three-fold manner as slack water, storm and saltwedge featu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of slack water during the neap tide ranged from 0.2 to 0.96 m, whereas during the mean tide, the thickness ranged from 0.17 to 0.73 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was larger during slack water than at the flood peak. Shoals cover an area of 800 km^2 with a water depth smaller than 5 m. Erosion of these extensive intertidal mudflats due to storm action provides an abundant sediment source. Thi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is estuary when the tidal level is lower than 5 m.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is a typical zone of saltwater wedging, so the saltwedge fluid mud has the most extensive spatial range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912.
地下水动态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获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全面而合理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具有现实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测网,通过选取理想的变差函,运用Kriging方法进行地下水位的线性无偏最估计和计算估计误差的标准差,结合给定的允许误差2评判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配置是否合适,并提出了调整现有观测网的方案。  相似文献   
913.
引言 2001年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系统工程在河北省全面实施。怀来4号井流体观测台是河北省地下流体学科的重点观测台站。经过室内外观测环境改造之后,陆续安装了SD-3A自动测氡仪、DFG-B智能测氡仪、LN-3型数字水位仪以及气象辅助观测仪器。这些新仪器采用新技术提高了资料的观测精度和自动控制功能,原有的人工读数模式改为数字化自动采集模式,增强了地震监测能力和监控范围。于2001年9月1日正式产出数据,实现了观测仪器智能化、资料产出数字化、数据处理自动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 1 怀来4号井概况 怀来4号井位于怀来县城东南13 km后…  相似文献   
914.
目前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它的使用安全性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高层建筑垂直沉降观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介绍了沉降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与设计原则,沉降观测的方法与施测精度,建筑物的沉降趋势以及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实际工作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5.
随着中国多颗偏振遥感器搭载发射,偏振遥感成为对地观测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以及研究热点。由于大气散射具有较强的偏振效应,大气与地表偏振信号的分离是偏振对地进行有效观测和应用的一个现实问题与难点问题。本文利用晴空中有规律的偏振分布以及大气偏振中性点的性质,对利用大气中性点的偏振效应进行地表—大气偏振信息分离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大气中性点在辐射传输过程性质的计算,得出Babinet大气中性点区域的偏振效应以及基于Babinet中性点区域进行偏振对地观测的基本方法,研究重点阐述了从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两个层面对如何将大气中性点应用于遥感观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Babinet中性点相比于其他两个中性点,更适合于偏振遥感对地观测中地—气偏振参量分离;(2)航空遥感搭载偏振传感器在Babinet中性点区域进行地表探测可以消除大气偏振,突出地物偏振信息,有效进行地—气偏振参量分离;(3)在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遥感影像上能够有效识别偏振中性点区域;研究成果有效分离高分辨率偏振遥感地物反演中的大气偏振耦合效应,实现地表偏振反射信息最大化,对于偏振遥感的大气校正以及定量化水平的提升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16.
任平  洪步庭  马伟龙  苑全治  周介铭 《地理研究》2016,35(12):2395-2406
基于成都崇州市耕地实地采样数据和修正的IBIS模型测算数据,对耕地生产有机质、调节大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净化环境等五种自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耕地不同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存在较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保持、调节大气、涵养水源、生产有机质、净化环境;② 研究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量为29959.5元/hm2,其中土壤保持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36.35%;③ 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分析,由于耕地生态价值内涵界定和测算方法的差异,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测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确定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17.
为解决聊古1井断流问题,聊城地震水化试验站先后引进、开发了人工激发引流观测技术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技术.对天然自流观测系统、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等3种不同取水模式下产出的气体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下气体观测动态特征年变比较明显,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下气体观测动态特征与天然自流状态下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18.
日照观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日照观测虽不属技术复杂的项目 ,然而 ,在实际观测中 ,人为原因造成的日照记录缺测现象却时有发生。实践证明 ,要避免日照记录人为的缺测现象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日照纸涂药的面积不宜过小 ,夏半年日照时间长 ,迹线偏下 ,冬半年则相反 ,因此涂药时必须有足够的感光面积。二是配制的药液 ,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药液配制不佳 ,会影响日照纸的感光或显影 ,造成日照迹线不明。三是在暗室中涂好的日照纸应完全晾干才能收藏 ,否则涂了药的日照纸会发黑失效。四是换上的日照纸 ,应严格检查、复查日照纸圆孔上的小…  相似文献   
919.
同化大量观测资料可以有效地改进模式预报结果,但不同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合理评估观测对预报的贡献是数值模式中最具挑战性的诊断之一。本文采用基于伴随的预报对观测的敏感性(Forecast Sensitivity to Observation,简称FSO)方法,构建WRFDA(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s Data Assimilation)框架下的WRFDA-FSO系统。基于2019年9月超大城市项目在北京地区获取的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简称WPR)和地基微波辐射计(Microwave Radiometer,简称MWR)观测数据,利用WRFDA-FSO系统,开展观测对WRF模式12 h预报的影响试验,并分析风温湿观测对预报的贡献。结果表明:(1)同化的观测资料(MWR、WPR、Sound、Synop和Geoamv)均减小了WRF模式12 h预报误差,对预报为正贡献,其中MWR观测对预报的影响最大,WPR风场观测对预报的改进效果优于Sound的风场观测。(2)WPR的U、V观测和MWR的T、Q观测中,V观测和T观测对预报的正贡献值更高,对预报的改进效果更优。(3)WPR和MWR多数高度层的观测均减小了预报误差,对预报为正贡献,其中MWR的T观测对预报的正贡献主要位于近地面800 hPa以下。  相似文献   
920.
《浙江气象》2009,30(1):F0003-F0003
据日本共同网消息,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1月23日在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呼吸”是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与日本环境省、国立环境研究所的共同研究项目。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