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作为典型的黑炭,近年来生物炭的应用发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生物炭施加在土壤中,在表生地球化学长期作用下,会有部分逐渐破碎变小,直至微米、纳米级别,在土壤或水体中迁移,因此,对生物炭、特别是活性更强的纳米级生物炭的迁移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关于纳米级生物炭的迁移性研究目前十分匮乏。通过石英砂柱中纳米生物炭的柱迁移实验,获得天然有机质和不同pH值(4、7、10)条件下的穿透曲线和空间滞留曲线,研究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有机质(腐殖酸)能增强纳米生物炭的迁移性,中碱性pH环境也有助于其迁移。一方面纳米炭的分散性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腐殖酸和碱性环境有助于增加纳米炭和石英砂介质的颗粒表面负电荷,增大Zeta电位值(负值),从而使颗粒间静电排斥力增强,有助于纳米炭的迁移。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生物炭在自然界中地球化学迁移行为及其吸附污染物后的潜在迁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2.
郭胜平  吴伟端 《矿物学报》2005,25(3):203-207
为了制得超细化的二硫化钼,采用LiCl剥离辉钼矿。在室温下,将一定量的二硫化钼加入到氯化锂水溶液中,经搅拌、超声振荡,得到有沉淀的溶液。经过滤、水洗、干燥,用XRD,SEM表征,结果表明二硫化钼的径厚比明显减小,层厚达到约19nm。其原因可能是锂离子进入到MoS2的层间,撑开了二硫化钼层化学剥离所致。  相似文献   
363.
关于深海锰结核中“纳米级超微生物化石”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最近从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中发现的“纳米级超微生物化石”提出不同看法,并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由于太平洋螺旋孢菌和中华微放线菌在形态构造上存在多解性,它们的生物性和亲缘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6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产于大剐山双河地区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矿物石英中纳米级至亚微米级的流体包裹体超微观结构特征发现:大多数包裹体呈圆形或负晶形(粒径大多为10nm~350nm),构成宽的密集的包裹体串。TEM揭示了柯石英和寄主矿物石英之间为共晶格取向连生关系,并寻找到在峰期变质条件下高盐流体存在的有力证据。流体包裹体经常伴随着许多相互连接的位错,并且与位错和位错壁等交生在一起,形成网络分布,这是在光学显微镜尺度下所不能探测到的。非爆裂的流体渗漏可能通过H2O或CO2分子沿位错的管道扩散,从包裹体进入寄主矿物石英,因而导致原来包裹体密度和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5.
矿物,岩石对纳米金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方法配制成了纳米级大小的微粒金,使存在于溶液中,并加以保护,以免纳米微粒金自动凝聚长大,在此基础上,用各种矿物和岩石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矿物和岩石对纳米金的吸附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366.
描述了准晶结构研究状况, 提出了具有5次对称性的准晶结构模型, 包括正二十面体与正十二面体共轭生成的准晶结构模型和Al-Cu-Li共轭生成的大块准晶结构模型; 讨论了二维准晶的基本特征、二维准晶胞选取, 提出了具有8、10、12次对称性的二维准晶结构模型; 探讨了纳米微粒多重分数维结构模型, 分别给出了多重分数维表征值.   相似文献   
367.
天津蓟县二维纳米级伊利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产有丰富的伊利石,其矿物组合仅为石英和伊利石,是重要的可利用伊利石资源。运用化学成分分析和XRD方法确定出伊利石含量为64%~70%。由Scherrer方程计算的平均c^*轴方向厚度为12nm,平均6轴方向长度为167nm,结合伊利石的片状生长习性,可确定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为二维纳米级伊利石,具有重要的纳米属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具有0.75的层间电荷和二八面体为主的二八-三八面体的过渡类型八面体结构特点。对数正态粒度大小的分布特征表明黑色页岩中的伊利石经历了由成核→等体积转移→最终长大的Ostwald成熟效应。  相似文献   
368.
以矿物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纳米级高岭石颗粒的晶胞数、原子数以及平行(001)面的表面原子数的计算,讨论了它们与纳米级高岭石颗粒尺度大小的相关规律,并结合纳米微粒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69.
高岭石性质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岭石性质的尺寸效应陈国玺翁克难肖万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高岭石粒度纳米尺寸性质高岭石的层间距为0.73nm。天然高岭石中虽然单颗粒片状晶体的粒径为2μm左右,但大部分组成叠片状集合体,几组叠片又可集合在一起组成更...  相似文献   
370.
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观察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 100nm), 大小均一, 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 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 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粒子可被变异, 并形成层状结构和各种构造型式。对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们倾向于剪切摩擦的主导作用, 纳米粒子层可称谓摩擦-粘性薄层带。纳米级尺度粒子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效应是多种的、新奇的, 因此, 岩石纳米粒子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都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