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9篇 |
免费 | 625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1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228篇 |
地质学 | 1287篇 |
海洋学 | 368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15篇 |
自然地理 | 5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正>近日在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地质调查工作重点要进行调整,在紧紧围绕"358"目标加强矿产调查的同时,基础地质调查向森林、沼泽、湿地、海岛、海岸带等特殊地质地貌区拓展,同时调查内容更加综合,方式更加先进。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地质调查工作要紧紧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358"目标,坚持找矿新机制,评估3年地质调查的服务支撑完成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及时调整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全力助推"358"第二阶段目标实现。资源调查要从点上评价走向面上调查,突出整装勘查 相似文献
93.
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从本世纪30年代阵国达提出“丹霞地形”的概念以来,中国学者经历了初创、成型和发展三个阶段的研究,作为地貌学一个新领域的丹霞地貌研究已日趋成熟。“红色陆相碎屑岩”作为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和“陡崖坡”作为形成2限定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顶平、身陡、麓缓”的坡面组合,是丹霞地貌 的基本形成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红层均早于中生代;大部分丹霞地貌发育在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的地层组合上,而相对软弱的粉沙质和泥质岩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上海城市地貌形变与防汛墙地理工程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阶段性、致灾性,探讨了防汛墙与地貌形变的相互关系、工程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阶段性地貌形变对市区河流沉积控制的概念模式。同时认为,上海高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自然地貌面相对于周边地区的阶段性沉降变形(即地貌形变),并由此造成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应变化;地貌形变发生后很难修复并具有明显的致灾性,使地势本来低平的上海受到来自洪水的更大威胁;作为地貌形变后的防汛墙治理工程其设计标高在近期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存在局限性。上海城市地貌环境问题只有从宏观和长远的城市规划层面上去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8.
中国东部大同火山群发育的构造地貌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同火山群是我国东部重要独特地貌类型之一。火山群及其所在的大同盆地位于上地幔隆起带上,受中国东部最突出的构造地貌格局——NNE向雁行右旋剪切拉张断陷带控制。火山群及熔岩溢出带即明显沿着这个右旋剪切拉张破裂带以及与NW压扭性断裂交汇处发育,同时受到断裂多次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