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测绘学   2167篇
大气科学   1245篇
地球物理   537篇
地质学   1063篇
海洋学   70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52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5篇
  1966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8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01.
“组合法“DEM生成软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利用“组合法”生成DEM,并将其生成结果与其它算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02.
803.
则木河断裂带南北分别与安宁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相接,自中更新世复活以来,以左旋走滑为主,并成为一条重要的地震断层。据TL和ESR 测年分析,则木河谷地广泛存在的最低一级冲积扇为10 000 ~15 000 年以来形成。切割这些冲积扇的冲沟被则木河断裂带错断,其发生时间与冲积扇相当或者更新,平均位移值测量为86m 。据此计算,则木河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5-8 ~8-6m m/a  相似文献   
804.
地形对低涡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崔春光  房春花  胡伯威  王中 《气象》2000,26(8):14-18
用MM5模式对1998年6月28 ̄29日长江三峡及其附近的低涡大暴雨过程作了初步的模拟研究。通过两种地表方案模拟的对比表明,四川盆地东侧山地对西南低涡的产生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这次低涡暴雨的强度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涡前暖湿气流受大巴山-神农架山脉拦截形成迎风麓大暴雨带,鄂西南山区南坡也有迎风坡暴雨区,降水系统在东移过程中受盆地东侧整个山体阻滞迫使上游降水显著增强,下游降水系统在东移过程中  相似文献   
805.
806.
对局部地形校正中的中央区奇异积分部分进行非奇变换,使用Simpson公式和Cotes公式推导出两种中央区的数值计算方法。试算结果表明,新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地形校正的精度。  相似文献   
807.
首次提出联合战役地形分析的概念,并分析了联合战役地形分析应用的主要时机和要求。论述确定地形分析基本任务的逻辑关系,并分别研究了联合战役地形分析各基本内容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08.
大气中粘性效应对三维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层大气模式, 通过引入瑞利摩擦系数来定性描述大气中粘性机制, 讨论了粘性效应对三维简单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低层大气为稳定层结还是不稳定层结, 大气中粘性的存在将减弱地形波的强度, 减小其产生的波动阻力  相似文献   
809.
凹坑地形风流结构对污染物散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建立的三维非静力高分辨率高阶湍流闭合模式与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研究了一个深凹露天矿区污染物散布的规律,同时在风洞中进行了示踪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凹坑内复环流结构的存在,使得坑内污染物浓度较大,且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源的上风侧。数值试验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