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利用2009—2011、2011—2013、2013—2015年GPS形变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方法、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计算获得北天山东部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结果,重新认识北天山东段构造区的现今活动特征,探讨应变场三个周期空间分布特征与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的内部联系。结果表明:(1)区域地壳运动速率与应变场强度在时间上表现为“弱-强-弱”的变化特征,主应变率以NNW或NNE向的主压应变为主,第一、三周期N-S向主压应变较小,约(1~2)×10-8/a,第二周期变化显著增强,约(1~6)×10-8/a,第三周期滑动速率显示北天山东段呈“强[(2.2±0.4) mm/a]-弱(不明显)-强[(3.0±1.0) mm/a]”的右旋走滑特征;(2)地震可能更易发生在面应变率场等值线四象限中心区域或正、负过渡区的高密度梯度带内部,这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利用GPS资料观测到的形变前兆;(3)强震更易发生在剪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或边缘区;(4)相对于面应变率与最大剪应变率等应变场物理量,主应变率更适用于在块体运动方向与性质上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