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0篇
  免费   1870篇
  国内免费   1578篇
测绘学   5975篇
大气科学   1495篇
地球物理   1929篇
地质学   3752篇
海洋学   1120篇
天文学   379篇
综合类   1998篇
自然地理   6090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851篇
  2022年   1144篇
  2021年   1235篇
  2020年   836篇
  2019年   1016篇
  2018年   679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804篇
  2015年   892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1123篇
  2011年   1026篇
  2010年   987篇
  2009年   1022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60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639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51.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平台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阎守邕  陈文伟 《遥感学报》2000,4(3):239-244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SDSS)作为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光科学技术领域,自本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来,在国内外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大量文献的分析表明:对这种系统目前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作者认为只有那些能够帮助决策者生成、比较和选择空间决策方案的信息系统才能纳入SDSS的范  相似文献   
952.
作为“数字地球”的子系统-“数字城市”的建设,各地已逐步在实施当中,空间基础数据是构建“数字城市”的基本数据,本文结果“数字厦门”测绘工程,详细阐述了用于构建“数字厦门”的空间基础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入库的技术路线,扼要说明了空间基础数据编码体系,并简要介绍了CyberCity和“数字厦门”的应用,将为全面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53.

在收集亚东_格尔木地学断面剖面地质图、地球物理解释图和综合解释图件等的基础上,首先针对断面的特点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进行主题、层和实体的划分及编码;最后利用GIS平台进行矢量化,完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从而建立亚东_格尔木地学断面GIS的初步模型。

  相似文献   
954.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GIS进入到一个窒新的发展阶段,即多源GIS数据的共享和应用。这里的多源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通过遥感、GPS和地形图等不同直接手段采集GIS原始数据;其二是将MGE、Arc/Info、GeoMedia和MapInfo等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所获取的空间数据进行数据格式的投影方式的转换,以便将不同平台开发的数据纳入到一个应用系统中进行空间分  相似文献   
955.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德升  曾献君 《地理学报》2016,71(2):194-3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也被忽略.本文提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建立了衡量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对1995,2000,2005,2010和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尽管城镇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乡村人口,但城镇化并非城镇人口独有的社会过程.② 城乡两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在省域尺度上正逐步形成差异明显的空间格局.③ 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省市乡村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已经超越部分内地省市城镇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建议更新对城镇化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探索在城镇化发达的地区调整城--乡二元体制的新途径,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56.
957.
面向离散点的空间权重矩阵生成算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阈值法和k-近邻法度量空间上离散点间的空间邻接关系,针对不同的距离计算方式(欧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设计了面向离散点的空间权重矩阵生成算法,使用C#语言在计算机上实现。用该算法对收集的8 367个常州市地价样点构建了不同土地用途地价样点的空间权重矩阵,并计算出分用途的常州市城市地价空间自相关指数。  相似文献   
958.
中国农村深度贫困的空间扫描与贫困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竟虎  冯娅娅 《地理学报》2020,75(4):769-788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中选取贫困的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了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GIS空间分析和BP人工神经网络,分别模拟了省域、市域和县域3个尺度下的自然致贫指数与社会经济消贫指数,进一步计算获得了3个尺度下的贫困压力指数,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借助Flexible空间扫描探测识别出深度贫困县,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主导致贫因素,并提出差别化的减贫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 省域、市域、县域3个尺度的自然致贫指数和贫困压力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呈现出明显的“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消贫指数的空间分布一致性不高,县域尺度更为破碎。以黑河—百色线为界,县域贫困压力指数在空间上表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状态。识别出的全国贫困县共计655个,主要分布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② 3个尺度下,空间扫描识别出的贫困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县域尺度下识别出208个深度贫困县,多位于省际边缘区。③ 地理探测器识别出深度贫困县的7个致贫主导因素,按照主导因素将深度贫困县划分为地形要素制约型、区位交通制约型、经济收入制约型和生态环境制约型4类。  相似文献   
959.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作为人地耦合系统的多种存在形式之一,具有脆弱性。脆弱性是研究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选择泉州市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VSD评估框架构建泉州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对脆弱性类型进行划分,找出主要致脆因子,进而提出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泉州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暴露度呈“东南和西部高,北部和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波动上升趋势。敏感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小幅上升趋势。适应能力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断上升趋势。脆弱性呈“东南和西部高,北部和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断下降趋势。2)脆弱性类型可划分为适应性脆弱型、暴露-敏感脆弱型、暴露-适应脆弱型、强综合脆弱型和弱综合脆弱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脆弱区找出其主要致脆因子。3)按照“绿色发展-重点突出-分区调控”的原则,提出降脆策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0.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是识别人地协同规律、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和热点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耦合能值及?方法,提出自组织能力指数(SO)、生态压力指数(EP)、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SC)构成的,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模型,利用文献荟萃法筛选17个典型发达国家1985年状态值计算SO与EP阈值,划分了4个阶段。利用中美两国1985-2015年特征对比验证,结果显示:① 2005年以前中国属“低自组织能力、低生态压力”阶段,之后进入“低自组织能力、高生态压力”阶段,存在低生态效率、规模扩张驱动特征;美国一直属“高自组织能力、高生态压力”阶段,存在高生态效率驱动、经济与生态脱钩特征,与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模型具有较好适应性和可靠性。② 模型利用“获得?量/输入能值量”表达经济社会生态效率、“经济社会?损耗量/生态系统年产?量”表达生态压力,连接了经济社会对生态基底的熵化路径,可识别区域所处可持续发展阶段、分析水平变化和驱动因素。③ 模型以人类与生态并重的视角,从深度上反映经济社会的生态效率、从广度上评价生态空间被占用比例,具有宏观规模与微观效率分析相结合的优势,是对经典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