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16篇
  免费   5529篇
  国内免费   2873篇
测绘学   6562篇
大气科学   5058篇
地球物理   3761篇
地质学   6012篇
海洋学   2912篇
天文学   514篇
综合类   2599篇
自然地理   8200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735篇
  2023年   1183篇
  2022年   1477篇
  2021年   1627篇
  2020年   1370篇
  2019年   1386篇
  2018年   996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1160篇
  2015年   1245篇
  2014年   1914篇
  2013年   1465篇
  2012年   1612篇
  2011年   1581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611篇
  2008年   1566篇
  2007年   1424篇
  2006年   1259篇
  2005年   1193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995篇
  2002年   885篇
  2001年   679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531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94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8篇
  196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村镇数字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研究了构建村镇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在论述村镇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实现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和数据模型,最后本文就系统所能实现的多源数据集成、尺度融合等基本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2.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莱芜市“数字莱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列入推广计划,正式拉开了“数字莱芜”建设序幕。“数字莱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既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广项目,也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莱芜市政府共建项目。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批复,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同意,  相似文献   
103.
模糊区域拓扑关系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拓扑关系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要素之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进行绝大多数空间查询和分析的基础。非模糊空间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在一般拓扑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已有相关的模型和描述,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建立模糊空间要素这间的拓扑关系是建立模糊要素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该文在模糊扑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区域的定义,建立了用于分析模糊区域之间拓扑关系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4*4-intersection模型拓扑关系矩阵,并分析了不同拓扑关系矩阵对于非模糊区域之间、模糊区域之间建立拓扑关系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采和不同公式对模糊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日长变化参数序列中蕴含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会严重影响其预报精度的问题,同时为探讨引入大气角动量序列是否有助于提升预报精度,提出一种Prophet拟合外推联合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残差补偿的组合模型用于日长预报.选用2008~2020年的日长变化参数序列进行实验,同时设计不顾及大...  相似文献   
105.
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物相及其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态特征基础上,根据头足类的生态类型及其保存条件等特征,识别出18个头足类生物相,即开阔台地[WT5”BX]Proterocameroceras生物相,局限台地Pseudoectenolites-Xiadong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Retroclitendoceras-Pararetrocli tend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Pronajaceras-Mamagouceras生物相,陆棚斜坡—盆地Cyclostomiceras-Bactr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 Cameroceras-Cyrtovagin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 Coreanoceras-Manchuroceras生物相,陆棚斜坡—盆地Kaipingoceras-Kyminoceras生物相,内陆棚Bathmoceras-Protocycloceras生物相,中部陆棚Dideroceras-Ancistr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 Lituites-Cyclolituites 生物相,滞流盆地Lituites-Trilacinoceras生物相,深水盆地Paraendoceras-Sactorthoceras,深水陆棚Sinoceras-Michelinoceras-Dis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Beloitoceras-Jiangshan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盆地Eurasiaticoceras生物相,浅海陆棚—斜坡Jiangxiceras-Yushanoceras生物相,深水盆地Michelinoceras[WT5”BZ]生物相,并阐述各生物相的组成、生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根据头足类生物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规律,划分出3个头足类生物相区,即扬子生物相区、黔东—湘西生物相区(过渡型生物相区)和湘中—浙西生物相区,并讨论了各生物相区在不同时期内头足类生态类型和生物相分异特征、海平面升降、环境演变特征以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认为在低海平面或海平面下降阶段中生物相分异明显,而在高海平面阶段中则分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6.
目前土地卫片执法中对影像变化图斑的提取主要依靠作业人员对两时相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以确定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的空间位置。图斑的正确与否完全依靠解译人员的目视判读经验,容易产生错误。通用的检测流程针对特定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是面对大面积、特征多样、分辨率较高的城市遥感影像时,应用效果可能不佳。融合流程优化思维,整合现有成熟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相关技术,利用数字城市建设中积累的大量高精度GIS数据,并结合地物形状特征指数和检测人员的作业经验,进行变化检测自动化研究,包括人机交互检测和批量自动检测两个主要流程,并应用于深圳市土地卫片执法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提取环节,可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有效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及时发现并阻止土地违法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07.
南京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作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南京为例,利用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等数据研究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表明,1985-2007年南京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增长,引致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年均增长率为3.14%。2001年后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建设用地呈加速扩展趋势。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沿长江和南北交通走廊轴向发展的特征。开发区和新城建设是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式。区、县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增加、全球化是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重要推手;经济的服务业化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对用地的需求,这种影响在城区更大;在分权化竞争中,都市区政府具有更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08.
绿洲化是干旱区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荒漠向绿洲转变的过程。中国绿洲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20 000km2扩展到2000年的86 000km2,扩大了3.3倍。绿洲化过程不仅伴随着景观格局的变化,而且会引发土壤、生物、气象和水文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近2 000a来中国干旱区绿洲的演变过程,评述了绿洲化过程中景观变化、其对绿洲稳定性的影响及绿洲化过程中土壤要素、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绿洲化过程研究框架的建立、绿洲化过程中关键因素变化及绿洲化关键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标准农田规划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耕地的质与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在平衡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增长的基础上对其做出科学规划,而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该规划的编制。基于对标准农田规划过程的分析,将模型的概念框架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①构建标准农田资源评价模型:利用群体层次分析法和土地适应性评价模型评估标准农田资源;②构建标准农田规划备选方案生成模型:采用0 ̄1整数规划模型生成若干标准农田规划备选方案;③构建标准农田最优规划方案决策模型,采用非确定型决策模型辅助评价选取最优规划方案。文章对概念模型的规范化过程进行详细探讨,最后以浙江省桐庐县石阜镇为实验区,对模型进行实现和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0.
Data from July 2006 to June 2008 observed at 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35.946°N,104.137°E,elev.1961 m),a semi-arid site in Northwest China,are used to study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along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other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heat capacity,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oil moisture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with increas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