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12篇 |
免费 | 4499篇 |
国内免费 | 22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251篇 |
大气科学 | 4028篇 |
地球物理 | 3003篇 |
地质学 | 4764篇 |
海洋学 | 2290篇 |
天文学 | 416篇 |
综合类 | 2083篇 |
自然地理 | 65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573篇 |
2023年 | 941篇 |
2022年 | 1154篇 |
2021年 | 1271篇 |
2020年 | 1082篇 |
2019年 | 1107篇 |
2018年 | 778篇 |
2017年 | 886篇 |
2016年 | 933篇 |
2015年 | 998篇 |
2014年 | 1540篇 |
2013年 | 1172篇 |
2012年 | 1283篇 |
2011年 | 1262篇 |
2010年 | 1170篇 |
2009年 | 1298篇 |
2008年 | 1259篇 |
2007年 | 1129篇 |
2006年 | 1012篇 |
2005年 | 972篇 |
2004年 | 791篇 |
2003年 | 799篇 |
2002年 | 705篇 |
2001年 | 540篇 |
2000年 | 448篇 |
1999年 | 399篇 |
1998年 | 420篇 |
1997年 | 428篇 |
1996年 | 310篇 |
1995年 | 275篇 |
1994年 | 292篇 |
1993年 | 204篇 |
1992年 | 212篇 |
1991年 | 212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15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8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9)
正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 相似文献
102.
正地理事物总是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地理事物的发展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通常更多地注意对地理知识空间分布规律的教学,强调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而忽 相似文献
103.
地下隐蔽水库的高密度电法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地下已建成的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地下已建成的建筑物、市政设施等具体位置不明确,形成为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的障碍物,对设计和施工造成不利影响.高密度电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等特点,威为解决这些地下障碍物问题的物探方法之一.为了探测在地铁选线过程中遇到的地下隐蔽水库,选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并且依据调研到的资料建立了正演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可以圈定地下隐蔽水库的边界范围.最终的探测结果和正演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隐蔽水库具有可行性,探测的结果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探测实施时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正演模拟有助于解译高密度电法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4.
105.
莫洛金斯基公式用于X,Y,Z到B,L,H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同心相似椭球的特性,对莫洛金斯基公式进行改化,成功地解决了由X,Y,Z到B,L,H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研究一个地区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不仅可以揭不该地区人口集疏的内在规律,也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整体人口分布的态势和规律,更能够体现出区域内经济格局以及城市化格局的发展.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空间格局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空间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得出了中国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的传统空间格局突出,人口集聚以平原地区为依托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高度集聚的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探讨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现实和已具备的条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更好地展示工业时代的空间组织模式,给出了一个包括时空背景、组织主体、组织客体、要素组成、要素状态、空间效率和技术7个部分的概念性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逐步分析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对空间组织其他6个部分的具体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个判定空间组织效率的新视角。研究发现,信息与通信技术导致了传统空间组织模式的根本性重构,其对空间组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过去的30多年间,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显著,这也证明了其作用下空间组织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9.
PM2.5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造成雾霾天气.本文基于2016年四川省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数据,对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部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东南部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时间分布呈现夏季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冬季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从而得出四川省PM2.5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