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4篇 |
免费 | 2343篇 |
国内免费 | 7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04篇 |
大气科学 | 738篇 |
地球物理 | 1369篇 |
地质学 | 2717篇 |
海洋学 | 711篇 |
天文学 | 342篇 |
综合类 | 1760篇 |
自然地理 | 56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423篇 |
2023年 | 706篇 |
2022年 | 919篇 |
2021年 | 1024篇 |
2020年 | 795篇 |
2019年 | 841篇 |
2018年 | 550篇 |
2017年 | 648篇 |
2016年 | 689篇 |
2015年 | 759篇 |
2014年 | 1117篇 |
2013年 | 815篇 |
2012年 | 899篇 |
2011年 | 881篇 |
2010年 | 815篇 |
2009年 | 858篇 |
2008年 | 819篇 |
2007年 | 715篇 |
2006年 | 620篇 |
2005年 | 588篇 |
2004年 | 526篇 |
2003年 | 483篇 |
2002年 | 460篇 |
2001年 | 305篇 |
2000年 | 242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叶大年先生及其合作者的《城市对称分布与中国城市化趋势》一书,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展示了作者有关城市空间分布对称规律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成果。从城市对称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到分析范例,书中都系统地进行了表述。这本书的特色非常明显。其一是学科交叉性质。 相似文献
92.
政府规划约束下的城市空间增长多智能体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政府规划约束下的包含多种类型智能体和环境因素的城市空间增长多智能体模拟模型,通过居民、开发商和政府三类智能体之间以及智能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了城市空间增长情况。模型将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区纳入政府的土地利用政策,探讨了政府规划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并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优化。在Repast和ArcGIS的实验环境下,以南京市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为研究区设置了四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了2001-2007年研究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情况,对比不同情景下模型的模拟精度,说明正确合理的政府规划引导对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的必要性。该模型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增长机制,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以城市人口规模、城市间距离为指标,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城市规模与空间距离的关系,以及城市与“最近城市”的距离和“距离位序”之间是否存在类似“城市位序-规模律”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① 城市i的规模Pi与“最近城市”n的规模Pn、距离Di-n以及区域中心城市c的距离Di-c有关,与首位城市的规模和距离无关,其中Pn、Di-n为正向影响,Di-c为负向影响。就影响力而言,区域中心城市c的影响大于“最近城市”n,这一点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群。② 城市群中存在“城市距离-位序律”的定量关系。③ 利用城市规模与距离的定量关系可以测算理论人口规模和影响范围,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人口预测和空间结构划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前的土地估价不仅很少考虑地下空间价值,而且缺乏相对成熟的地下空间估价体系和方法。首先结合成本法、收益还原法及楼层效用比法,建立地下空间使用权价格评估模型。然后,分析了地下空间使用权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区位、交通、商业经营等因素显著影响地下商业空间的效用;指出为了提高估价的准确性,地下商业空间效用应该分级、分类设置,而不能笼统地确定为同一水平,并据此测算出上海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地价分配率。基于所构建的评估模型,以上海市地下商业空间为例,通过克里金内插法,廓清了上海市地下空间使用权价格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从典型购物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和全市商业用地成交地块三个维度,探讨上海市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权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 上海市地下空间使用权价格空间分布与地上土地使用权价格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并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② 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权价格对地下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③ 与地上商业空间使用权价格分布相比,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权价格分布的集聚性特征更明显。 相似文献
95.
根据1973-2003年6幅长江口海图资料,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深水航道水下数字高程模型, 对航道治理前后30 a的冲淤状况、纵剖面水深变化以及空间模拟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30 a来深水航道冲淤交替出现,总变化趋势是冲刷.航道冲淤除与 水动力条件有关外,与治理工程也有密切联系.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结束后,水深明显加深,坡度比变大,主航道呈现平顺的“U”形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96.
论我国河流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异与工业生产力的宏观布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河流水环境容量资源之间矛盾关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水环境容量与生产力宏观布局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根据河流水环境容量条件进行生产力宏观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的策略。水环境容量是影响生产力宏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力布局时,如果能充分考虑水环境容量资源的承载力,则能够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使经济与环境得以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7.
98.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04个气象站1991~2010年观测资料和70个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测风资料,进行了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进行风能资源空间模拟,以研究观测站点稀少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气象站和测风塔揭示的大风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的高海拔地带。2中尺度模式WRF能够较好地模拟东北区域风速分布的气候特征,模拟结果既反映出平原大面积的大风区域,也可反映出山区因地形起伏造成的风速空间分布差异。3对风能资源参数模拟结果进行海拔高度订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70 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0~500 W/m2之间,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或较丰富区;在辽宁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和黑龙江省中部丘陵以及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高山区的70 m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300 W/m2以上,局部地方可达500 W/m2以上,风能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9.
荒漠化是生态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快速和准确地识别中国荒漠化地区,是防范和治理荒漠化的关键。针对2000-2015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变化趋势、稳定性和荒漠化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识别荒漠化土地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1)近16 a以来,我国内蒙古阴山以南、新疆天山以北、西藏阿里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一半以上的区域处于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状况;在全国56.2%的国土属于荒漠化敏感区内,上述区域容易受气候、自然条件、人为干扰等影响而发生荒漠化。(2)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退化区域面积约20.74×104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16%。主要为五大分布区域,即内蒙古高原中部的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原区、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山地草原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温带荒漠和绿洲区、青藏高原的阿里-昆仑山高寒荒漠区、青海省的青南山高寒草原区。(3)荒漠化进程伴随有生产力下降、植被盖度降低和地表温度不断攀升的地表关键参数演变特征,荒漠化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显著,降雨的减少是造成土地荒漠化进程突出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不合理的种植业、畜牧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