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974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移动GIS概念与数据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成名 《测绘科学》2004,29(Z1):73-75
本文剖析了静态GIS、运动GIS、移动GIS、动态GIS的概念,给出了物理解释,提出了移动GIS的体系结构及其几个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据此研制了一套移动GIS系统,并分析了它在国土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长三角城市群在整个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深入把握这一地区发展的空间变化态势、更好地指导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际,在测算和分析1994~2004年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近些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超过20 km,重心所在位置由苏州和嘉兴的交界处移至苏州市中心附近。而从其变化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城市群重心仍将偏向西北方向,落到苏州和无锡的交界地带。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内部各城市受到其自然和区位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进而驱动了各城市不同程度的发展及其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地位的转变,并最终致使城市群重心向自然区位条件优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3.
介绍基于GPS技术的远程位移监测系统(Movement Monitoring System,简称MMS)的测量原理及其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试验。该系统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强、连续性强,系统可以完全实现自治,这在3维形变和位移监测应用上是一种新的系统。它还可以集成多个不同的传感器,如Laser测距仪、红外热成像相机、地热探测器等。然后利用MMS后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验证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4.
近期学界涌现了很多利用兴趣点等新数据从供给端探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从需求端出发,基于移动智能设备位置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深圳市购物中心地理围栏到访数据,旨在刻画海量消费者行为,分析各购物中心集聚区的客源网络竞争关系,透视高密度城市化区域与存量开发背景下的城市商业零售景观。研究发现,深圳市核心区多个购物中心集聚区连绵成带,能级持续提升,辐射扩展到全市区域,突破了原来规划的多中心组团的结构;随着核心区就业人口向外疏散和郊区轨道交通建设的支撑,外围涌现了很多新兴的高等级消费热点集聚区;在远郊还存有相对独立、较低等级的购物中心集聚区;不同层次的网络化特征显示出城镇化在深圳市域范围内推进的节奏时差,也对下半场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均衡、同步与补短板的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75.
为了能够精确地确定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明确地表曲率半径的分布规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矢量分析和复杂的推导得知,地表曲率半径φ不仅与地理纬度φ有关,还与所考查的地表曲线的方向(以方位角α来定量表示之)有关。ρ、φ及α间的解析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英国电子公司)和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在水声浮标(文中简称新型浮标)数据采集存储中的应用。利用FPGA丰富的硬件资源实现新型浮标系统多通道同步采样,并在ARM模块中移植Windows FAT32文件系统,嵌入USB底层驱动,实现采集数据的高速存储。描述了系统设计与实现,并对该数据采集存储系统进行了通道隔离度、动态范围、系统自噪声和功耗等指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通道隔离度90d B(参考1V);动态范围≥110d B(参考1V);系统自噪声≤40d B(参考1 n V);系统总功耗为4.2 W。  相似文献   
77.
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成像,特别是对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对海上某区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最终分别在叠前采用子波处理、潮汐、水速校正、面元中心化方法,叠后采用频率、波数域滤波的方法压制采集脚印。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衰减,而且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属性。为精细刻画、描述地质构造形态和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布及有利富集区带,提供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78.
文章基于山东半岛岩溶洞穴(上小峰洞)一根长约41 cm的石笋SD1的铀系测年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138. 0~125. 8 ka B. P.平均分辨率为30年的石笋δ18O 和δ13C时间序列,并据此讨论了倒数第二次冰消期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特征及与全球变化的联系.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上小峰洞石笋( SD1)δ18O的变化与中国南方石笋δ18O的变化具有类似的阶段变化特征,进一步确认了冰消期北大西洋气候对亚洲季风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山东石笋高分辨δ18O记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记录存在显著的约60年、 75年和1620年周期,表明太阳活动和北大西洋涛动与该地区气候变化有紧密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比东亚季风区高分辨率石笋记录,认为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为"两步冰消"的变化特征.除此之外,上小峰洞石笋碳酸盐δ18O冰期和间冰期平均值的差异仅为0. 7‰,远小于内陆洞穴石笋碳酸盐δ18O冰期和间冰期平均值的差异(羊口洞约为1. 4‰,董哥洞约为2. 2‰,三宝洞约为2. 4‰).这一显著差异可能主要源于海岸线迁移造成的海陆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季风降水及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并且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变化对近海环境记录、大陆架下垫面、海洋沉积物气候指标等都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9.
基于Android移动开发平台,设计一款公交辅助导航软件系统。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结合SQLite数据库和百度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定位用户当前位置,完成公交线路查询、公交站点查询、出行线路规划等功能。同时,包括离线查询和在线查询,能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完成公交信息查询和路线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了效率较高的"基于线路与站点的直达车搜索算法"、"基于直达车线路和站点的换乘车搜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运行于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为用户出行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80.
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1971-1996年的地面气象月报和地面天气图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逐次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确定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移动路径和源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初夏,以4月为最多。根据沙尘暴的起源,可将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天气过程分为外源型和内源型两类。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北路和西路两条。外源型沙尘暴的入侵地点集中在:1)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西部的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2)哈密市以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中蒙边境。内源型沙尘暴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腾格里沙漠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