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8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213篇 |
海洋学 | 66篇 |
综合类 | 62篇 |
自然地理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具有天然深水良港、众多的海外侨胞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利用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较大成就。本文运用外向型经济理论,分析了近十几年来福建外向型济发展特点,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2.
183.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低产丝栗栲次生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9.3 cm、12.2 m、600 N/hm2、114.0 m3/hm2和2.07 m3/(hm2.a)。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25种,其中乔木幼树11种。乔木层分两亚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0、3.92、0.8和0.1。灌木层中的乔木幼树有11种,株数密度为10 600 N/hm2;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31~2.59,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184.
福建省区域趋同时空演变的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福建省67个县域1992~2004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研究福建省区域趋同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一直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1998~2004年期间的“俱乐部趋同”现象比1992~1998来得明显;2)向上转移的绝大部分区域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向下转移的绝大多数位于内陆地区;3)福建省区域人均GDP类型转移显著受到地理背景的制约,即发达的区域背景对区域转移起到了正面影响,而欠发达的区域背景则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5.
福建省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选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全省圈定出28个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 相似文献
186.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将福建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储存和流动的不同种类的能量转化为统一标准--能值,得到能值消耗总量与GDP的比值即能值/货币比率。再将资源耗减与环境损失部分通过能值/货币比率转换为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即得到绿色GDP。最后运用部分能值评价指标对福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 年到2006年福建省GDP增长迅速,但绿色GDP增长相对缓慢。福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对外贸易中以输出能值为主。但是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内部资源开发不足,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经济风险日渐增大,经济活动的竞争力趋于减弱。福建省经济增长中仍有一部分是不可持续增长,这与福建省的工业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7.
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厦门、福州、南平为例,通过对62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全面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家庭特征是影响各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基础与普遍性因素;(2)经济价值认知是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核心因素;(3)用途转换收益是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关键因素;(4)政策相关特征是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导向性因素。为提升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守住耕地资源红线,建议结合地方经济水平,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耕地保护政策;尊重农户意愿,合理调整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方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耕地集中经营。 相似文献
188.
189.
水环境监测数据在水环境敏感性评价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受地形、环境、站点布设等因素影响存在缺失或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选取福建省为实验区,以2017年4-6月该省重点平台采集的网络文本数据为数据源,从水环境网络文本敏感度、污染敏感度和保护敏感度3个方面分析遴选出13个评价因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网络文本构建水环境敏感性评价模型,分类验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① 从网络文本敏感度看,该省东部-中北部地区高于西部-中南部地区,高敏感区分布集中在闽江下游地区;② 从污染敏感度看,该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汀江中下游、晋江下游和龙江等区域;③ 从保护敏感度看,该省西北-中南地区高于东北-西南地区,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闽江上游支流建溪、木兰溪、萩芦溪等区域。综合各敏感度因子分析后发现全省水环境敏感度整体从东南-西南-北部-中部-东北依次减小,东沿海经济发达区和河流入海口等区域呈现出高敏感性,与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使得水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对于预测或排查水环境高敏感污染风险区、重要保护区及公众关注区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