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3篇 |
免费 | 603篇 |
国内免费 | 3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5篇 |
大气科学 | 238篇 |
地球物理 | 347篇 |
地质学 | 854篇 |
海洋学 | 257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188篇 |
自然地理 | 1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3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中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勘探前景广阔,但地震资料极其稀少且品质低.针对中国南海南部深水某区块原始地震资料采集于20世纪70年代、无导航文本、海底记录时间不确定、缺道严重及电缆短的品质限制,造成该区仅有的纸质成果剖面上多次波严重、信噪比低、地层构造形态模糊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采用导航重构技术解决无导航文本问题;采用自相关海底拾取技术解决海底记录不确定问题;采用限频F-K域插值技术解决缺道问题;采用组合法压制多次波技术解决因电缆短多次波难压制问题.最后处理效果表明关键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些技术成果不仅为我国南海南部深水的油气勘探提供较可靠的地震资料,同时为类似低品质地震资料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23.
2017年6月24日清晨,位于汶川震区的新磨村滑坡崩塌失稳,造成约80人伤亡,大量房屋、公路及基础设施被毁,崩塌体积高达约8×106 m3,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对新磨村滑坡的初步研究认为,历史地震对新磨村滑坡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并在滑坡后缘(山脊处)产生多条裂缝,但由于此滑坡地处很难到达的高陡山区,加上当地仅有的观测设备观测能力有限,未能监测到滑坡一直处于慢速滑动状态,也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进而发生了灾难性的滑坡。降雨是除地震以外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而且灾害前新磨村长期处于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本文提取滑坡区附近3个降雨观测站的降雨数据,通过定量分析年降雨量、月降雨量、日降雨量和小时降雨量的特征及规律,进而分析降雨对新磨村滑坡的作用和影响。分析结果发现灾害前长期的阴雨连绵天气是造成新磨村滑坡加速失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4月9日突然增大的日降雨量激发了一直处于慢速滑动状态的滑坡,使之滑动加速。针对5月11日和6月14日相对较强的降雨影响,新磨村滑坡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临界小时降雨强度和单次的降雨事件都不足以作为评判慢速滑动滑坡最终失稳的标准。长期的低强度降雨对慢速滑坡的累积影响效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4.
25.
26.
杨赤中推估法是一种对空间域复合变量通过连续的几何滤波过程来建立核函数的最小二乘推估法,建模过程简便且能基于少量已知数据点取得好的建模效果。针对地质勘查中离散、稀疏而不规则分布的地质特征点数据难以构建地质体三维模型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杨赤中推估法的三维地质空间插值与模型建立的自动化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地质特征点数据库为基础,选用负幂指数函数模型建立适合三维地质空间插值的杨赤中推估法估值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基于杨赤中推估法的三维地质空间插值计算和地质体隐式建模的自动化实现流程与程序;最后以实例矿化插值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移动立方体算法的三维隐式建模方法,快速构建实例矿体三维模型。与人工交互圈定地质体边界和进行矿体推断的三维地质显式建模相比,这种方法能快速直观地分析地质特征并处理样品分析数据,方法可行且高效。 相似文献
27.
28.
文本提出用理论计算来消除复杂地形对视电阻率影响的方法。借助数学公式解析单元地形的线源畸变电场和点源畸变电场,计算并编制出量板,再将单元地形的视电阻率畸变曲线组合迭加,就能近似地取得复杂地形的改正曲线。文中举出实例,阐明了这种地形改正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中国城市扩展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及其高估程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中国城市扩展导致部分气象站点被动进入城市内部,从而造成对区域气温的高估.本文利用遥感多期影像对中国700多个气象站点各历史时期的下垫面进行判别,得到"进城"站点及其进城时间.通过比较"进城"站点的观测数据和背景气温,计算出70年代以来"进城"气象站点上的平均热岛效应强度,并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性筹异进行了分析,得出70年代以来秋冬季节的热岛强度高于春季和夏季的结沦.通过比较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的空间数据,识别出了气温高估区域,得出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高估略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气温高估均远高于西部地区的结论.通过计算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序列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得出近40年来全国的增温值约为1.58℃,其中凶城市扩展带来的增温贡献约为0.01℃,在气温高估的核心区域的贡献约为0.09℃.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