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64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71.
开孔沉箱式结构内部波浪冲击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不同比尺模型下,透空式海洋结构中开孔沉箱内部受力与入射波浪的关系及差异,针对简化的上部开孔箱体海洋结构,选取两组不同尺寸模型进行了多组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首先采用低通滤波方法分析了冲击力的不同组分,然后对比了两组模型内部所受冲击力的分布及波要素与箱体内部受力的关系。研究发现,波面对开口的淹没程度是影响冲击过程的主要因素;当模型尺寸发生变化时,开孔箱体内部所受波浪力与入射波要素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72.
主编语     
《气象科学进展》2021,11(6):M0002-M0002
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夏季和冬季运动会,同样都是每4年举行一次,曾经是在相同年份举办。从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间隔交叉举行,为了将时间错开,1992年冬奥会与1994年冬奥会仅相隔2年。北京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后,2022年又将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一起,作为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奥运历史上第一个主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就此落户北京。北京能荣获此殊荣,首先得益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位于中纬度,受季风气候影响而四季分明。夏季的温暖有利于运动员调节体能,冲击运动的极限;冬季的寒冷则受到冰雪运动员的喜爱,也有助于留住赛场上洁白的积雪。  相似文献   
673.
       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作为众多太湖成因说之一,于20 多年前被提出至2009 年的再次复兴,颇受争议。本文从冲击的关 键证据之一石英变形特征入手,以新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前人的工作,并对太湖冲击假说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 观察太湖地区泥盆系砂岩中石英受应力而致的不均匀消光、碎裂、变形纹等变形特征;利用费氏台测量石英变形纹的定向 特征,研究薄片中大量的人字形微裂隙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九江地区同类砂岩及太湖地区菱铁矿结核体中石英碎屑的变 形特征。研究显示太湖地区砂岩中发育的石英变形纹并非典型的击变页理纹(PDF), 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较低应力下的变 形特征,其成因具有多解性。因此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以及太湖的形成机制值得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4.
走向多极:碎屑沉积学研究的十对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碎屑沉积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主要热点问题进行概括。碎屑沉积学研究处于活跃时期,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极化趋势,可以概括为"一竖一横""一粗一细""一深一浅""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远一近""一分一合""一长一短""一热一冷""一急一缓"等十对热点问题。沉积相模式研究方法从垂向剖面分析法向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发展;在对细粒沉积物进行研究的同时,粗粒沉积体系研究取得成果;异常重力流、浅水三角洲研究十分活跃,深海沉积模式不断丰富;研究视野向大到星际研究、小到微生物沉积构造研究两方面延伸;物源和疏松沉积物变形研究不断深入;深时气候和地球未来环境变化研究成为沉积学关注的焦点;分支河道体系和汇流盆地水系研究成为源汇体系研究的新动向;长达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大型冲积体系研究越来越多;不同气候带环境下河流和湖泊沉积的多样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揭示大量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675.
在我国西部山区地震、地质活跃带,泥石流灾害对位于泥石流沟道、沟口等位置处的桥墩构成重大威胁。如何量化描述泥石流冲击桥墩的动力过程,是泥石流减灾领域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以泥石流灾害威胁成兰铁路沿线桥墩的工程背景为基础,依托大型泥石流模拟系统,进行多组室内大比例泥石流冲击桥墩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泥石流流速、流深以及流体特征参数与泥石流冲击压力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冲击过程主要受到弗汝德数Fr和雷诺数Re两个无量纲数控制,稀性泥石流冲击压力主要控制参数为Fr,而对于黏性泥石流则同时有Fr和Re的影响;不论是对于峰值冲击力还是冲击功率谱,不同类型泥石流差别显著;在相同重度等条件下,稀性泥石流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此外,各种类型泥石流通过临界Fr线得到了本质上的区分。研究成果将为桥墩抗泥石流冲击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6.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但在石油、地热、煤层气等其他钻井领域应用还较少。原因之一是现有的液动潜孔锤正常工作所需泵量和泵压与输出冲击功和冲击频率难以适应上述钻井领域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冲击功与冲击力的关系,利用压电石英传感器测定液动潜孔锤的冲击功,并研制了多参数液动潜孔锤测试平台,探索液动潜孔锤结构参数对其输入、输出性能参数的影响,以适应不同领域钻井技术的要求。新研制的液动潜孔锤测试平台由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循环动力模块和机械固定模块3个主要模块组成,实现了在尽可能不破坏液动锤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输出冲击功、冲击频率及泵量、上下腔压力、背压等多个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进而开展液动潜孔锤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其研究水平和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677.
钙质砂为海相沉积的多孔介质,是防护工程分配层的理想填充材料。利用改进的铝制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分别对颗粒级配以及相对密实度相同的南海钙质砂和福建石英砂进行了83组一维冲击试验,得到了应力波透射率、冲击响应和吸能效率曲线,分析了应变率、相对密实度和含水率对两种砂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荷载和边界条件下,钙质砂的刚度仅为石英砂的1/10。由于内孔隙的存在,钙质砂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大于石英砂,在承载性能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小相对密实度、增加含水率可有效提高分配层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678.
任冰  高睿  金钊  王国玉  王永学 《海洋学报》2012,34(1):163-177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的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规则波对透空式结构物的冲击作用。通过黎曼解和CSPM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进行了修正。对造波边界采用虚粒子法模拟。提出了一种耦合计算方法来消除造波边界附近的压力波动现象,在结构物边界处设置了适合的冲击边界条件。应用修正的SPH模型模拟了规则波对浪溅区结构物的冲击作用,给出了结构物附近流场和压力场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79.
赵建华  张强  隆霄 《中国沙漠》2012,32(2):323-330
冲击起沙是最重要的起沙方式。鉴于Lu和Shao提出的体积模型的不足,通过分析沙床受到冲击后应力的传递规律,类比于电子的跃迁模型,提出了冲击起沙的跃迁模型来解决冲击起沙问题。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沙粒冲击沙床时,能量会沿冲击点向周围粒子扩散,当某一粒子获得的能量大于跃出所需要的能量时,该粒子即从床面跃出;多余的能量将转化为该粒子的跃出初动能。冲击起沙问题由此变成了一个研究跃出能量的大小和能量传输规律的问题。根据该模型,基于能量传输的吸收系数法和传输方程近似法,给出了两维和三维情形下冲击起沙释放的粒子数、速度分布和冲击坑形状的表达式。两维情形下显示,冲击坑的大小与释放的粒子数和粒径大小正比,而且伴随着冲击坑的形成,可能会发生崩塌现象。吸收系数法显示,两维冲击坑随着吸收系数的增大是先增大,后反而出现了收缩。传输方程近似法显示,两维冲击坑的大小正比于kt。  相似文献   
680.
河北唐山矿冲击地压的发生除了受开采技术条件、煤层顶底板岩石学特征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受赋存环境的影响,其中地应力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唐山矿构造应力分布规律为背景,对不同水平构造应力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的三维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系统研究了构造应力对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的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高水平构造应力对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的应力场和能量场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影响。高构造应力条件下,煤层及其顶底板围岩中的高水平应力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力源条件,而在高地应力环境下所积聚的大量弹性应变能为冲击地压的发生提供了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