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6篇 |
免费 | 642篇 |
国内免费 | 7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篇 |
大气科学 | 520篇 |
地球物理 | 750篇 |
地质学 | 1058篇 |
海洋学 | 342篇 |
天文学 | 40篇 |
综合类 | 90篇 |
自然地理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37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1934年 | 3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CONE模型与地基动力液化的非线性有效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建筑物地基的地震(或振动)液化时,为了简化分析土壤-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引入Cone模型,在总应力分析的方法基础上,结合了Martin等提出的孔隙水压力发展模型,并且考虑土壤发生液化的动力非线性过程中材料刚度退化的影响,提出了可以直接求解各区域的孔隙水压力的有效应力简化分析法,并进行液化可能性判别。 相似文献
994.
地震时大坝坝体与水体的动力作用是水工抗震分析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水体的可压缩性对动水压的影响一直是水工结构设计和研究者所关民的问题。作者从解析解和有限元数值解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库水动水压力与干扰频率的关系,实际的计算表明,高坝的抗震安全性设计时考虑该因素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5.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原油物性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好,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原油的密度和粘度系统增加,并逐渐过渡为重质稠油。成分上受控于原油胶质的含量,而沥青质的影响不明显。文章通过地层水化学特征、天然气特殊组分(氮气)和流体动力场的综合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区带稠油的形成机理,认为在超压过渡带之上(埋深<1000m)稠油成因以大气降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作用为主,伴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超压过渡带之下(埋藏深度>1350m)原油物性受控于生物降解作用;超压过渡带内降解和未降解稠油共存,暗示该带有可能存在物性良好的油气资源。因此,深入了解稠油稠化的原因对勘探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橡胶砂作为轻质耗能填料在工程中应用广泛,其含水状态随应用领域及外界因素变化而不同。研究含水率变化对橡胶砂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对于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型循环单剪试验装置对6种含水率的橡胶砂在3种竖向压力下进行了循环剪切试验,得到了动剪应变幅值在1%~3%范围时,橡胶砂动剪模量和阻尼比随含水率变化的试验现象。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加入使得纯砂的动剪模量随含水率的衰减受到抑制,当橡胶颗粒含量达到30%时,橡胶砂动剪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大反而表现出增大的趋势;随着橡胶颗粒含量的增大,橡胶砂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增大表现出衰减的趋势;虽然离散性较大,但含水率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橡胶砂动剪模量受含水率影响的平均最大变化幅值可达20%,阻尼比受含水率影响的平均绝对变化值接近0.025;在动力特性随含水率的稳定性方面,橡胶颗粒质量含量为20%的橡胶砂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南极海冰的变化和全球大气环流关系密切。南极各区海冰的不同变化, 对南北半球大气环流有着不同的影响。文中基于对南极海冰变化的客观分区, 定义了南极海冰北界涛动指数 (ASEOI), 并结合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南方涛动指数、北半球500 hPa和100 hPa高度场资料以及我国160站降水、温度资料, 利用诊断分析方法, 对ASEOI与我国夏季天气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SEOI对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具有指示意义。若前一年10月ASEOI偏低, 则当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 引发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温度场上, 我国北方气温偏高, 南方气温偏低, 而高温往往伴随着少雨, 这无疑会加剧华北本就严重的旱情。 相似文献
998.
大涡模拟及其在海洋湍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概述了大涡模拟的定义及特征,介绍了大涡模拟的几种常用方法以及它在海洋湍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2—4月北极涛动对中西太平洋ITCZ活动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2008年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北极涛动(AO)指数,从日尺度上分析了中西太平洋上赤道辐合带(ITCZ)的类型及活跃程度,并研究其与AO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ITCZ存在不同的强对流中心,依据中心位置可以划分为北、南、赤道、双、全和弱等六种型态,其中北、南和弱型ITCZ在日尺度上频次最高,分别占总天数的30.98%、31.11%和24.05%,而赤道、双和全型ITCZ出现频次较少。AO与西北太平洋ITCZ活动的相关分析表明,2—4月AO指数与北型ITCZ频次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49,而与弱型ITCZ频次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当AO处于正(负)位相时,从同期至8—10月北型ITCZ活跃程度偏强(弱),而弱型ITCZ偏弱(强),在滞后1~2个月时相关达到最高。此外低层环流场以及SST也存在显著变化。当AO为正位相时,中西太平洋上赤道至15 °N范围内存在异常西风气流,SST异常偏暖。这也加大了南北向SST梯度,导致赤道以北辐合加强,对流活跃,北型ITCZ频次增多。这表明AO可能是通过风场和SST来影响北型ITCZ的活动,这种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银-钯(Ag-Pd)合金+AgCl在HCl-H2O对热液中的溶解度测定为例,叙述了用合金作为实验初始物和同时测定合金组成的方法。本实验结果与前人在相同实验条件仅用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后指出:①本实验中测得的银溶解度位于Zotov和Seward的研究结果之间;②从实验中测得把的溶解度,计算或的存在形式和控制把溶解度反应式的平衡常数与Gammons一致,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用Ag-Pd合金+AgCl作为溶解度反应的初始物研究该合金组成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提出了控制体系氧逸度的新方法,为从实验上研究成矿元素在低温下的热液行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