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6篇 |
免费 | 734篇 |
国内免费 | 12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5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274篇 |
地质学 | 3582篇 |
海洋学 | 251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03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61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28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66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27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1924年 | 3篇 |
192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山东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和裂缝形成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中成岩A1,A2 和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以溶解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裂缝;溶解孔隙主要有长石溶解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孔隙,其成因主要与大气降水溶解作用和沙河街组、东营组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溶解作用有关。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了碎屑岩杂基、分选、磨圆等结构特征,进而控制了原生孔隙结构,为后期溶解作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流体运移通道为溶解作用提供酸性介质,断层和不整合的规模越大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越明显,距离断层和不整合面越近的储层物性越好。溶解作用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在原始孔隙结构好、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弱以及裂缝发育的地区,溶解作用强烈、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好。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下,中生界顶底及内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中生界顶部处于中成岩A1 亚期的储层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102.
103.
郑淑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3,(3):327-330
分别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法和端基直线法的地震数据采集器线性度模型,分析线性度不确定度的来源,给出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和评定过程,对比分析最小二乘法与端基直线法在线性度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差别及输入点个数对线性度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和端基直线法的线性度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在同一数量级上,但后者受输入点个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4.
提出计算竖直受力桩的位移协调法,具有模型简单、参数易取的优点。用来分析桩侧土影响半径rm,结果表明,随着桩顶荷载P增大,桩长细比L/d增大,都会使rm扩大;土质越好,rm越小。此外,也说明,现行建筑基础规范中有关桩间距规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深基坑双排桩结构支护效果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由两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桩以及桩顶冠梁形成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侧
向变形,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设计中。本文以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大剧院为工程背景,对双排桩
支护结构下基坑坡面水平位移,坑底隆起,桩身弯矩、剪力,桩土接触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等特征进行
研究,并通过“实体单元桩冶和“结构单元桩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桩与土体相互作用
力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双排桩支护施工过程,计算精度较高;桩顶的水平位移最大,基坑开挖底面的弯矩
和剪力最大;计算结果可为双排支护桩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粉煤灰混凝土桩钻孔压灌工艺在软土地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粉煤灰混凝土桩及钻孔压灌工艺的特点,指出了粉煤灰混凝土桩钻孔压灌工艺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列举了2个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07.
桩头侧向集中荷载作用下桩—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侧向动荷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评述之后,一个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被用来描述桩-土系统,以分析其在施加于桩头的侧向脉冲式动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其中混凝土桩被考虑为线弹性材料,而桩周土体被模拟为一种可进入破坏状态的弹塑性材料,同时滑移界面单元被用来模拟桩、土间的滑移和分离。计算结果表明,桩-土系统的侧向动力性能由桩头的约束条件和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的系统上部的性能参数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8.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如预钻排水孔、开挖防挤沟、设置观测点、控制压桩速度等措施,并根据施工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压桩顺序。 相似文献
109.
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条件是桩锚结构设计中内力计算的关键点。现行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条件是在锚索施加预应力后桩身向坡内变形十分微小而忽略不计的条件下推导得到的,只适用于锚索预应力微小或为0的情况。但在许多工程实例中,锚索的预应力较大,导致的桩身变形不能被忽略。因此,现行的变形协调条件假设与桩锚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在研究桩锚结构体系的两阶段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对变形协调方程从2个方面改进,其一是改变原有方法中抗滑桩滑面处位移和转角的计算方法;其二是改变第j排锚索对桩身 点处位移贡献的计算形式。算例分析表明,改进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条件,可以更好地为工程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10.
对动力群桩效应的理论分析模型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其中代表性的分析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及必要的分析说明,简述了作者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