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1篇 |
免费 | 289篇 |
国内免费 | 3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24篇 |
地球物理 | 71篇 |
地质学 | 875篇 |
海洋学 | 312篇 |
综合类 | 45篇 |
自然地理 | 2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下扬子早 中三叠世膏盐层是对早印支运动的沉积响应,本文从膏盐的成因、中下扬子膏盐层位的差异、沉积环境的变迁、膏盐的厚度变化和产状特征、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分布等方面,分析早印支运动的表现形式。中下扬子早 中三叠世依次出现陆棚台地(碳酸盐岩)、潟湖—潮坪(白云岩与膏盐)和滨海(碎屑岩),这种大规模海退,正是早印支运动表现为构造抬升的结果。抬升过程中,残留海水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蒸发形成膏盐层,而中扬子的膏盐层位比下扬子低,据此推测中扬子先于下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而抬升。平面上,现今构造格局(主要由中印支—早燕山运动形成复向斜、复背斜和推覆构造)的坳陷区主要为白云岩与(硬)石膏互层或石膏夹少量白云岩或云质石膏,膏盐层厚度大,现今构造的隆坳过渡区主要为石膏假晶、含膏云岩、石膏质白云岩、白云岩夹石膏等,膏盐层厚度小,而膏盐的厚度和产状与沉积时的水深和地势直接相关; 另外,地层等厚图显示膏盐层主要分布于当时的沉降中心。这些沉积特征显示膏盐沉积时的地势与现今隆坳相间的构造地貌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说明膏盐沉积时的地层已经发生了轻微的褶皱变形(未见角度不整合和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2.
3.
5.
陕北奥陶系马家沟组含盐系石盐岩中首次发现的钾石盐,经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组成为:K52.02%,Cl47.73%。实测折光率N=1.4903。经X 射线衍射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研究等手段证实为钾石盐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6.
7.
8.
加蓬海岸盆地南、北次盆成藏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蓬海岸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沉积盖层主要由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组成,沉积地层组合具有明显的三分性,包括早白垩世盐下层系、早白垩世晚期阿普特期盐膏层和晚白垩世至新近纪盐上层系。根据目前的油气发现,北加蓬主要富集盐上油气资源,南加蓬主要富集盐下油气资源。从构造沉积背景、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发现规模、油气平面分布、油气勘探潜力5方面对南、北次盆进行对比,分析南、北次盆的油气聚集差异,结合勘探现状分析其勘探潜力,并指出南加蓬次盆勘探难点为圈闭识别,北加蓬次盆的勘探难点是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流是海洋系统物质能量收支、配置、平衡、维持和变化的关键通道与机制。从全球海洋视角,基于目前海洋环流多变率动力过程与趋势演变的认知,重点综述气候变化下海洋环流的海盆尺度三维联动特征机制、洋际交换与协同、世界大洋经向输运变化以及相关的海洋气候与环境生态效应,依据研究现状和需求,提出研究建议。结果表明:全球一致性变暖路径与进程调控下,受驱动因子的演变与胁迫,海洋环流变化对副热带中高纬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与环境变迁具有突出作用影响,并可产生显著环境生态效应和严重致灾风险。建议加大专精特新观测仪器自主研发,通过国际合作加大中高纬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综合调查的参与度和主导性,增强多学科融合交叉研究力度,有效提升深层次海洋环流变异及动力、环境、生态灾害影响的气候变化综合风险预测预评估和防治能力,为海洋领域能源开发、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应对与灾害风险治理提供必要的动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儋州湾海草资源全面调查,探讨儋州湾海草资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儋州湾分布海草种类为1科1属1种,即贝克喜盐草,分布总面积约为489 hm2,平均覆盖度为8.46%,平均茎枝密度为2327.9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57 g/m2;主要分布于儋州湾里端新英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沿岸水域;儋州湾贝克喜盐草的生长主要受到重金属Cu的影响,其次受到水深的影响,且重金属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推断是受到附近虾塘养殖废水的排放以及潮汐搬运和迁移的影响;针对儋州湾贝克喜盐草的保护,建议完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将贝克喜盐草增列为保护对象,并加强保护区管理,控制污染源排放及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