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8篇 |
免费 | 665篇 |
国内免费 | 3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篇 |
大气科学 | 1049篇 |
地球物理 | 471篇 |
地质学 | 644篇 |
海洋学 | 254篇 |
天文学 | 147篇 |
综合类 | 294篇 |
自然地理 | 2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2年 | 5篇 |
1938年 | 3篇 |
1936年 | 7篇 |
1935年 | 6篇 |
193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全球磁流体力学(MHD)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太阳风压力系数与上游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相关性.在识别出日下点附近磁层顶位置后,通过拟合得到日下点附近的磁层顶张角.在考虑上游太阳风中的磁压和热压以及磁层顶外侧的太阳风动压的情况下,计算了太阳风压力系数.通过分析行星际磁场不同方向时太阳风动压在日地连线上与磁压和热压的转化关系,详细研究了太阳风参数和日下点磁层顶张角对太阳风压力系数的影响,得到以下相关结论:(1) 在北向行星际磁场较大(Bz≥5 nT)时,磁层顶外侧磁压占主导,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磁层顶外侧热压占主导;(2) 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行星际磁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行星际磁场时钟角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行星际磁场大小和其他太阳风条件相同时,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太阳风压力系数要大于南向行星际磁场时的;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减小,南向行星际磁场时,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大而增大;以上结论是对观测结果的扩展;(3) 最后,我们还发现太阳风压力系数随着日下点磁层顶张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2.
93.
94.
根 据 开 滦 集 团 赵 各 庄 矿 业 公 司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和 居 民 用 水 的 现 状 ,提 出 全 天 供 水 的 新 观 念 ,即 将 全 年 需 集 中强 排 的 水量 变 为 人 们日 常 生 活 的用 水 量 ,既 解 决 了 分 时 间 段 供 水 给 职 工 生 活 造 成 的 不 便 ,提 高 了 人 们 的 生 活 质 量 ,又 合理 的 利用 了水 资 源,而且 还可 以 降低 奥灰 水 对安 全生 产 的威 胁。 相似文献
95.
为保证海上风电升压电站建设的经济合理与安全可靠,合理确定海上风电升压电站平台高程十分必要。文中从波浪与潮位的遭遇组合、最大波高取值与现行相关标准的比较、最大波峰高度计算的合理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确定海上风电升压站平台高程各组成项取值标准的合理性,研究认为现行标准明显偏高。建议海上升压站平台底部高程按"100年一遇极端高水位+重现期50年波列累积频率1%的最大波峰高度+安全超高"确定。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分析,按本文建议可使海上升压站平台高程明显降低,从而节省工程造价,还可减轻升压站工程对周边风机的遮蔽影响,以达到多发电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97.
98.
利用RHtest软件结合台站元数据对广州1908—2019年平均气温进行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显示在1912、1928、1942、1988、1995、2004和2010年有7个显著的非均一间断点,订正后升温速率为1.39℃/(100 a),较订正前显著增加,具有准50 a和准3 a的显著周期。运用DB16正交小波分析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方差贡献最大的是趋势分量,其次是准3 a和准6 a周期分量。趋势分量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呈现持续的升温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快速增暖是准50 a和准20 a周期分量的上升期叠加于趋势分量的结果;1998—2014年增暖停滞特征是准50 a、准20 a和准10 a这3个年代际周期分量的降温位相叠加在趋势分量上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
100.
同ENSO现象相关联的日长亚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日长亚季节近50天和近120天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振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ENSO事件发生之前,日长近50天周期变化加强,进入ENSO时期,逐渐减弱,成为ENSO产生的先兆之一,同时,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显著增强80年代,日长近50天周期变化明显发生了两次周期分岔分岔的一种趋势经历了一个周期延长的过程,收敛于ENSO时期增强的近120天周期变化,该过程不仅与ENSO现象相关联而且可能受到近10年波动的调制作用.同时证实了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激发机制主要是同频段的大气环流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