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5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2991篇
大气科学   1260篇
地球物理   813篇
地质学   1830篇
海洋学   401篇
天文学   123篇
综合类   1422篇
自然地理   74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顾伟刚  孙骜  王韬  刘云刚 《热带地理》2022,42(7):1073-1084
2010年以来,南海争端呈现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形成环南海周边国家侵占岛礁、域外国家广泛介入的局面,进而推动南海问题日益走向“国际化”。分析南海问题中的国家(地区)间合作与冲突关系,挖掘南海问题“复杂化”的深层原因,这是理解当前南海局势、避免战略误判的重要支撑。文章借助GDELT新闻媒体数据库,提取2013—2021年有关南海问题的事件数据,利用年代约束聚类方法将南海问题划分为矛盾上升期(2013—2018年)和域外介入期(2019年以后),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南海问题中的国家(地区)间合作与冲突关系以及背后的信息生产网络。研究发现:1)矛盾上升期,围绕南海问题的合作与冲突主体主要为环南海国家;2)域外介入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域外国家结盟合作并围堵中国,中国在与域内国家紧密合作的同时,却成为冲突关系网络的核心,冲突关系复杂、合作关系萎缩与当前人们对南海问题有所缓和的认知形成矛盾,反映信息权力的作用愈发深远;3)信息生产网络中,美、英、澳等国家主导信息制造和加工过程,表明南海问题成为各信息行为体博弈的角力场。  相似文献   
992.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以来,全球国际移民流动按下暂停键。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部分城市内部聚集着因疫情难以回国的国际移民,这对于地方政府的移民管治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结合运用地理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视角,在福柯的权力与异端辩证关系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管治-响应”的逻辑思路进行重组,并采用该分析框架,以广西阳朔为例,讨论后疫情时代国际移民管治与个体生存策略。通过结合参与式观察法与网络民族志法,结果发现:首先,为避免疫情防控中政治尺度跃迁引发的国际舆论事件,地方政府在国际移民群体中寻找权力代理人,并与之形成权力联盟,对移民个体进行管治,包括“规训/照料”“医治/隔离”“监控/放任。这种转换将原本权力关系中的地方政府与移民个体之间的矛盾转化为权力代理人与移民个体之间的矛盾,有效地规避了尺度跃迁问题。其次,移民个体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采用特有的响应策略,包括“权力代理人”“顺从/搭便车”“治疗/自我管治”“不合作/破坏”。这些发现有利于加深对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理解,为地方政府的移民管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对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时间地理学及时应对了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基本特征,包括破碎化、多任务与时空替代等方面。相关实证研究试图回答ICTs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但是忽略了对其内在机制的阐释。时间地理学应对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最新研究包括理论扩展与可视化及分析工具发展等方面,这为理解与刻画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有效工具。研究发现,首先,经典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扩展应用于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时空间去耦合是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内在机制。其次,基于GIS开发了物质—虚拟混合空间行为的可视化和测度方法。最后,新时间地理学对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直观揭示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时空去耦合机制与破碎化、多任务、时空替代等基本特征,并提出前后台活动、ICT介导的活动束、ICT介导的秩序口袋等理解移动ICTs影响下日常活动转型的创新概念。最后,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提出以实虚活动系统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研究框架,并从数字生活、智慧社会和安全城市等方面讨论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994.
海底光缆传输网络是全球信息传递和要素流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国家或地区在全球海底光缆网络中的节点职能和对网络鲁棒性的影响事关国家信息通信安全。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全球网络基础设施Infrapedia数据库,提取了1991—2017年近30年全球光缆分布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光缆网络中承担“传输职能”和“枢纽职能”的特征及其演变,并探究了全球海底光缆网络的鲁棒性。研究发现:①国家或地区的信息传输职能和枢纽职能具有不同的模式;其中信息传输职能较为扁平化,且呈明显廊道格局,咽喉海峡沿线的国家或地区占据重要位置;信息枢纽职能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②毗邻海峡的地缘战略位置、背靠强劲的国家实力、增长迅速的市场需求等共同塑造了全球海底光缆网络中的重要节点。③部分节点(尤其是高中间中心性的节点)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功能的大幅下降。研究从避免海底光缆链接的单一性、提升全球枢纽职能等方面提出了维护我国海底信息传输安全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5.
为充分反映国土资源各领域的科技、学术成果,为广大国土资源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和服务,现面向全国国土资源领域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征集稿件。具体要求如下:一、稿件内容稿件内容涵盖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利用、矿产开发利用、地理测绘信息等国土资源各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新发现和工作探讨等内容。二、稿件审稿、编辑来稿由《国土资源导刊》编委会选定相关专家教授进行审稿,导刊编辑对稿件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气象》2014,(4):F0004-F0004
<正>《黑龙江气象》是由黑龙江省气象局主管,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84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气象各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技术总结、调研报告、综合评述、反映国内外最新气象科技信息、气象科普知识、气象工作研究等方面文章。来稿要求1.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表准确清晰。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分析了县级气象部门业务发展现状,研究了县级气象业务工作需求,详细介绍了县级气象信息综合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利用c#语言开发该系统的具体过程。系统已于2013年在县局投入业务运行,功能丰富、运行稳定,提高了县级气象信息监测预警水平,有效增强了基层台站气象服务能力,为做好地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正1专著(M)、学位论文(D)及报告(R)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如:[1]陈述彭,童庆禧,郭华东.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20.Chen S P,Tong Q X,Guo H D.Mechanism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1998:18-20.2专著(M)、论文汇编(G)及会议文集(C)等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  相似文献   
999.
正期刊简介《测绘地理信息》(原《测绘信息与工程》)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为湖北专业技术优秀精品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GIS的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从2012年起,组织分期研究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信息平台(简称"平台"),旨在建立健全统一的全省交通运输业数据采集、发布标准及技术管理规范,分别构建5大类运输方式线网及重要的运输枢纽站场节点的多级图层,叠加形成全省综合运输体系布局规划"一张图"。"平台"采用4层设计,依托后台管理、应用分析和综合展示3大子系统,搭建了基础地理信息、经济社会、交通运输现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成果及其他共5大类数据库,"平台(一期)"于2014年3月26日通过验收,实现了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和查询交通运输业数据成果的预期功能。研究实践将力促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和决策方式实行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