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888篇
海洋学   7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2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海洋中光后向散射系数的变化包含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信息, 可应用于卫星遥感和光学剖面观测平台获取海洋中大时空尺度-高分辨率剖面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特征。本文选取了琼东上升流影响下生物—光学变异性较为显著的海域, 基于2013年航次实测数据, 建立了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bbp)与叶绿素a浓度(Chl a)间的区域性关系模型。模型假定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由不随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固定背景值, 以及较大粒级(>2μm)和pico级(微微型, <2μm)两类浮游植物的后向散射贡献累加所得。采集的数据集进行了模型检验, 结果表明, 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琼东海域水体的bbp与Chl a间的变化趋势, 性能优于常用的幂函数关系模型, 尤其在低叶绿素浓度范围, 很好地解决幂函数显著低估的现象; 琼东海域的bbp和Chl a关系存在显著的水层变化, 底层后向散射固定背景值显著高于上层水体背景值, 表明底层受上升流的影响, 水体中不随Chl a共变的颗粒物浓度增大, 其后向散射相应增强; 叶绿素最大层的后向散射固定背景值显著低于上层其他水体的固定背景值, 后向散射固定背景值的贡献百分比约为21%~35%; 随着叶绿素浓度增大, 较大粒级的浮游植物对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贡献也显著增大, 可达到50%以上, pico级浮游植物贡献稳定在40%附近。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琼东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光学遥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区域性模型和基础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972.
唐洋  李新虎  郭敏  王弘超 《干旱区地理》2022,45(4):1137-1145
土壤盐结皮对土壤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初始盐分浓度(Initial salt concentration, ISC)的差异会对盐结皮的形成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土壤蒸发的差异。但目前不同ISC下盐结皮形成过程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通过试验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动态监测及分析不同ISC下砂土的盐结皮形成、蒸发、土壤表面温度动态变化过程,以期阐明不同ISC下盐结皮形成过程及其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ISC越高,盐结皮在土壤表面出现的时间越早,覆盖率越大,且在同样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条件下土表温度增幅越小,蒸发量也越小;对数函数能较好地拟合不同ISC与累积蒸发量之间的关系(R2>0.90);随着ISC的增加,盐结皮对土壤蒸发抑制效率从24.14%(10 g·L-1)增大到71.99%(250 g·L-1)。ISC会显著影响盐结皮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影响土表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土壤蒸发出现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73.
利用2019年冬季吐鲁番和2020年冬季若羌共14次完整机载探测气溶胶资料,结合宏观天气资料及大气污染数据,研究飞机爬升或降落阶段两地上空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粒子平均粒径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不同高度的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两地冬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及粒子直径存在明显差异。在无明显天气过程下,若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均值(5354·cm-3)明显高于吐鲁番(3948·cm-3);粒子平均粒径来看,均值差异不大,但吐鲁番出现大直径粒子(0.16 μ m)数量高于若羌(0.13 μ m)。2019年12月15日大风后最为明显,粒子直径最大值达到0.21 μ m,这与沙尘气溶胶多有关联。从垂直变化情况来看,两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均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若羌各层普遍高于吐鲁番,但吐鲁番近地面粒子直径随高度增加有明显下降,若羌整层变化很小。(2) 吐鲁番、若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粒子平均粒径受大风、降水等天气过程以及逆温层的影响十分明显。两地高层均主要为输入型气溶胶,低层差异主要是由于吐鲁番地区人为源气溶胶粒子的排放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3) 吐鲁番、若羌两地粒子谱分布在0.10~3.00 μ m范围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主要以小粒径为主,谱分布受天气过程影响变化较为明显。(4) 从三模态粒径相似度对比可以得出,无论是吐鲁番还是若羌,在第一模态中数谱分布差异不大,若羌平均相似度为50.330%,略高于吐鲁番46.770%。有明显天气过程时,吐鲁番气溶胶数谱在二、三模态相似度(小于0.020%)急剧下降,而若羌第二模态相似度仍满足置信度95%,但第三模态中变化凸显,相似度不足0.020%。  相似文献   
974.
研究了折射率n与电子数浓度Ne及高度h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电子数浓度的高度剖面和折射率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模拟和实际观测出的频高图进行对比,发现在高电离层模拟值与实际值较相近,在低电离层则由于非线性关系及Es层存在的效应,模拟值与实际值有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975.
1引言PM2.5是大气中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的总称,由于其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M2.5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同时还可能作为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的载体侵人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有研究表明,大气细粒子污染程度与产生雾霾天气有一定的相关性,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6.
在页岩储层压裂过程中,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SDBS压裂液体系会直接影响页岩储层稳定性,进而影响造缝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页岩储层在不同浓度、pH值的SDBS压裂液作用下的膨胀抑制性、润湿反转性能。实验结果表明:0.02%SDBS压裂液下页岩储层的膨胀变形最小、膨胀变形速率最慢,即膨胀抑制效果最好;0.03%SDBS压裂液下页岩的润湿性改造最好,接触角为30 °。pH值为8的SDBS压裂液对炭质页岩的膨胀变形和膨胀速率起到了最佳的抑制作用;pH值为9的SDBS压裂液对炭质页岩的润湿反转起到了最好的效果,接触角为31.6°。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SDBS压裂液对页岩储层特性影响差异较大,说明在对页岩储层的开发利用中,调整SDBS浓度和pH值对提高页岩气开采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7.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排放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海拔 3400 m,面积 4038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2001年 5~9月的非冰冻期,其主要沼泽类型木里苔草沼泽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51~ 8.20 m g/(m 2· h),平均值为 2.87 m g/(m 2· h);乌拉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36~10.04 m g/(m 2· h),平均值为 4.51 m g/(m 2· h)。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沼泽类型之间CH4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季节变化上,没有明显的排放高峰。根据代表性观测点的CH4平均排放量、日数和沼泽总面积推算,非冰冻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4的排放量为 0.052Tg/a。  相似文献   
978.
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旨在研究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土壤各深度的甲烷产生率有很大的变化范围(1—4639ng·h~(-1)·g~(-1)d.w.).主要的甲烷产生区域是7—17cm深的土壤层,其中以13cm深的土壤层上的生成速率最大.土壤中甲烷产生率与稻田CH_4排放率在水稻生长的某些阶段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它的季节变化却不能与排放的季节变化完全耦合.在水稻生长期,土壤中甲烷产生率随时间而增大,并在8月份水稻收割前达到最大,其日平均值在38—767 ng·h~(-1)·g~(-1)d.w.间变动.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也存在日变化,一般在下午达到最大值,但却没有发现它与土壤温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不同施肥及水稻品种的稻田土壤中也观测到不同的甲烷产生率.在土壤中产生的甲烷最多只有28.8%被排放到大气中,而其余多于71.2%的则被氧化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979.
为进一步认识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生物体内放射性水平及公众辐射剂量的影响,本研究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采集自西北太平洋的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器官组织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巴特柔鱼各内脏器官中总α和总β的活度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软组织,其中以肝脏最为明显;巴特柔鱼各内脏...  相似文献   
980.
陈海颖  许苏清  孙强  陈立奇  LI Jonathan 《遥感学报》2013,(2):393-398,388,392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期间获取的南大洋上空走航式大气CO2数据和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探测的辐射率,进行基于纬度分类下的统计回归,其结果作为物理反演的初始猜测场。通过逐线积分辐射传输模式,利用AMSU大气温度廓线和AIRS中13个通道的辐射测值反演南大洋上空的大气CO2浓度廓线,与WDCGG提供的固定站点下的大气CO2浓度进行比较,反演精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从低纬到高纬相对误差分别为0.31%、1.17%、2.63%。与同期国外卫星产品CO2/AIRS比较,相对误差为1.11%、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