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7,62(3):F0002-F0002
由全球变化四大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的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和世界数据中心(WDC)中国中心秘书长共同发起的"CNC-IGBP、CNC-WCRP、CNC-IHDP、CNC-DIVERSITAS和WDC-China 2006年联合学术大会"于2007年1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苏考吾教授以及他在北京和新疆访问考察与报告的主要科学内容、选择性诺贝尔奖、德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和新疆现状  相似文献   
23.
地球-生命耦合系统:生物圈动力学和全球环境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球工程学(Geotechnologie)”是德国联邦政府教育与研究部(BMBF)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策划的未来15年超大型地学研究计划,于2000年3月正式公布并开始招标实施,德国政府准备对该计划的实施投入约5亿马克的研究经费. 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21世纪之初,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已经开始实施“十五”规划,即将开始考虑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时期,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动态,对于把握科学前沿问题、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保证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与世界同步发展及开拓创新性研究领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根据DFG提供的资料,对德国未来15年的超大型科学研究计划“地球工程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地球-生命耦合系统(生物圈动力学和全球环境控制)进行全面介绍,目的在于通过信息交流,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并及早抢占前沿性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4.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Regional Climate Model 4.0),分别选取BATS(Biosphere 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和CLM(Community Land Model)陆面方案,对2001-2005年中国的气候状况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及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降水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不同陆面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陆面方案下,区域气候模式均较合理地模拟出了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模拟降水对陆面方案敏感,RegCM_BATS总体上表现为正偏差,在东北区域的模拟偏差较大;RegCM_CLM表现为负偏差,在长江以南区域的模拟偏差较大;模拟结果的偏差在夏季较大,冬季较小;两模式模拟结果间的差异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两模式均较准确地模拟了不同强度降水出现频率的分布形势,总体上RegCM_CLM模拟低强度降水偏多;高强度降水偏少,而RegCM_BATS模拟低强度降水偏少,高强度降水偏多;不同陆面方案对地表蒸发量以及地表潜热通量模拟的差异是导致模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夏季地表蒸发对降水的影响较冬季更强;水汽平流输送对两模式模拟降水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孕育了20世纪70年代的地学革命,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自1985年开始的ODP成功地探查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塑造我们这颗星球并决定了其现今环境状态的各种地质过程,揭示了控制地壳形成,海洋化学,海洋的深部和表面循环的各种地质以及生物圈和环境物理化学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DSDP和ODP的成功为实施新世纪海洋钻探-综合海洋钻探项目(IODP)的目标铺平了道路,IODP是在21世纪初即将实施的新的大洋钻探计划。  相似文献   
26.
第8届国际湿地大会于2008年6月20日至25日在巴西科亚巴市举行。科亚巴市临近潘塔诺尔湿地,潘塔诺尔湿地面积16万km^2.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湿地,是第三大生物圈环境保护区。  相似文献   
27.
定义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上界面。指出在地球深部存在最原始的、从根本上不依靠光合作用来生存的生命系统。根据对ODP岩心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统计,海底以下沉积层中的生物数量可能占据全球原核生物总量的70%,其生物总碳量和地球表面所有植物的碳总量相当。地球内部如此巨大的生物总量应该在地壳中的气体分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甲烷在地壳层中广泛存在,并主要是微生物成因的。微生物产甲烷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二氧化碳还原,另一个是醋酸盐发酵。相应地,参与产甲烷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是产甲烷菌和食醋酸菌。甲烷在沉积层中的厌氧氧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该过程发生在海底以下一个非常局限的区带,称为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区带。通常,这个区带很窄,仅为一个面,因此,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区带又称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地球化学界面,在功能上它起到屏蔽甲烷向海底和大气逸散的作用,是一个巨大的甲烷汇。甲烷的厌氧氧化同样是一个由微生物介导的过程,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食甲烷古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在海洋沉积层中一般深可达海底以下上百米,浅可至海底。此界面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上界面,该界面以上没有甲烷水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28.
全球气候变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系统科学把地球看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自然协调的系统,涉及地圈、气圈、水圈和生物圈(Johnson,2000)。其基本方法强调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和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在地球长期的演化中,气候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1]。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气中CO2和构造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讨论,初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29.
现代生物圈中生命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本文评述了研究生物圈在气候形成中作用的一些结果,指出气候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已经开始,用实例说明必须考虑各种生物圈过程。这一点因必须更充分地考虑各种陆面过程,以及显然需要考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得到证实。文中讨论了把生物圈看作是气候形成因子的各种途径,数值模拟的一些结果,以及利用地面和卫星联合观测资料确定那些表征大气与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参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