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41.
何萍  李志强 《中国地震》2005,21(3):444-450
城市群的形成和演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20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兴起的城市郊区化浪潮推动了中心城市与邻近地域的逐步一体化,城市中心区与近邻区形成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城市功能性地域,即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二战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核心区沿交通走廊分布的都市区,由于相互作用强烈而频繁,进而聚合成大都市带(Megalopolis)。  相似文献   
142.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总被引:153,自引:6,他引:153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一年四季长期稳定存在气溶胶云,重污染区偏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气溶胶污染、硫酸盐加气溶胶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气溶胶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珠江三角洲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PM10有一半月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150μg/m3),而PM2.5月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65μg/m3),尤其是10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值浓度几乎超过标准限值的1倍,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58%—77%),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与15a前的资料相比较,细粒子在气溶胶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因而在目前珠江三角洲的气溶胶污染中,主要是细粒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3.
珠江三角洲防洪长期依靠单一的堤防措施.由于历史原因,工程建设之初缺乏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标准亦较低,遗留大量因堤基、堤身和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如强透水层地基管涌、软土地基沉陷、堤岸冲刷塌岸、堤身漏水等,影响堤防的防洪安全.本文根据珠江流域(片)重点堤防工程普(复)查成果,对珠江三角洲重点堤防若干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4.
145.
黎夏  彭沛全 《热带地理》1998,18(2):98-102
近年珠江三角洲出现了迅速的城市化的过程,大量的农田被推平作为非农业用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地浪费掉。分析这种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可以为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规划依据。本文利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东莞市农田流失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熵的计算,对快速的城市扩张过程进行了定量化的监测。并利用重力模型,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东莞市某些镇近年来的农田流失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6.
何熙平 《华南地震》1997,17(1):71-74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地震点监视防御区,也是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九五”计划的重点地区,本文叙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战略意义及震害特点,提出了该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以及当前需做好的几若工作。  相似文献   
147.
珠江三角洲地热田远景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时区域地质、地温场、活动断裂、新生代火山活动、断块构造、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等与温泉分布关系的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并非少有温泉或地热田。可是具有良好地热田远景的区域。就地热田远景区而言,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好,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好。由于地温较高地区构造活动性较强,因此也是灾害性地质现象较集中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8.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光庆 《地理学报》1996,51(6):508-517
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的贝丘和沙丘类文化属沿海渔业文化带,其产生和发展与全新的世海面及海陆变迁密切相关。贝丘和沙丘类古文化是随6000aBP以前的海侵而产生的;其文化的发展和盛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珠江三角洲海陆环境演变序列都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9.
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的形成机制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小培  刘筱 《热带地理》1998,18(1):7-11
根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总结了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的特征。即乡村劳动力非农化速度快,非农化具空间分散性,乡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自来而上为主体的城市化;着重分析了乡村城市化的形成机制,认为地理环境是乡村城市化发生的最基本的前提,由农业生产的推动力和乡镇企业产生的吸引力构成的动力结构是乡村城市化发生的关键,而对外开放则是乡村城市化发生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讨论了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认为  相似文献   
150.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影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因素,尤其是工业化对城市化各个方面的作用,以及城镇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