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收集了近年来鳌江口附近海域多个工程不同阶段5个潮位站的3~5年潮位实测数据和部分海流实测资料,通过对鳌江口附近海域的不同年份的水位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常数分析,鳌江近海海域主要为半日潮区,其中M2分潮的振幅在170 cm~193 cm;迟角在260°~280°之间,这些站的2007年、2010年、2011年调和常数分析结果相比,主要的半日分潮M2、S2、N2,全日分潮K1、O1及浅水分潮M4、MS4、及M6等分潮振幅、迟角的最大变化分别在1.8 cm~4.4 cm和3°~7°之间。在初步掌握了鳌江口潮汐潮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海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构建重点年份建设工程合拢产生新的岸线水深的潮汐潮流场,刻画鳌江口建设工程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202.
Long-term data on diatom assemblages in a sediment core (60 cm) obtained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approximately 38 years (as determined by 210pb measurements), i.e., between 1974 and 2012,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From the sediment core, 62 diatom taxa and genera were identified. The diatom biomass in the core generally increased beginning in the mid-1990s (core depth: 35 cm), accompanied by a shift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from Podosira stelliger and two species of Cyclotella (C. stylorum and C. striata) to Paralia sulcata, three species of Thalassiosira ( T. eccentria, I". oestrupii, and T. excentrica), Actinoptychus undulates, and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The changes in both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suggested that since the 1980s the estuary has undergone extensive eutrophication. This conclusion was supported by the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planktonic species, another indicator of high nutrients input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相似文献   
203.
深海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目前制约深海采矿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开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响应是商业化开采的前提。本文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深海固体矿产资源为例,分析了开发前赋存环境、开发过程中及开发后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深度以及生物特征等赋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采矿活动带来的赋存环境改变、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采矿潜在影响区域、影响时长和恢复潜力也有所不同。②多金属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着重考虑了沉积物羽流的影响,结壳开采活动从沉积物扰动、外壳去除以及栖息地改变三个方面考虑环境影响,多金属硫化物开采的环境影响还要增加对有毒物质的释放以及栖息地移除两个方面的考虑。③深海采矿对底栖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物种组成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从持续跟进监测评估、充实数据、提升采矿技术与设备、顶层设计与决策管理、规则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为深海采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4.
随着人们需求从物质向精神层次的提升,城市安全感的营造对社会的健全发展日益重要。同时,作为环境感知的一种,安全感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有助于在城市规划中尊重并满足不同群体的感知需求。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居住社区的安全感问题,针对居住区以外安全感知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同时缺乏环境影响的群体差异视角。因此,本文基于在广州市采集的1149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获取被调查者对中心城区最担心被偷及被抢(缺乏安全感)的地区,分别按高、中、低3个收入群体汇聚形成安全感地图,并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建成环境、社会与经济环境、环境失序3个维度讨论环境因素对不同收入群体安全感地图格局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火车站、客运站等对外交通设施所在地,广佛城市交界地带以及老城区商圈在3个群体的感知中均为高风险区;(2) 3个收入群体对中心城区的安全感知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低收入群体的感知空间与中、高收入群体的差异较显著;(3)对3个群体的安全感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为重要交通设施分布、蓝色空间、土地利用多样性与道路交叉口密度;(4)环境密度要素如娱乐设施、商务楼宇的密...  相似文献   
205.
大冶陈贵镇小型尾矿库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小型尾矿库数量占尾矿库总量的80%,当前矿山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以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出大冶陈贵镇的尾矿库信息(小型尾矿库74个,占地面积58.95 hm2);利用最邻近距离法得出尾矿库对4类地物的危害由大到小依次为道路>水体>农耕地>居民点;选取大冶市DEM数据模拟水系和流域轮廓信息,使用ArcGIS提取出分级河网和集水流域数据;以流域为整体单元划分出尾矿库对环境影响的区域(面积达59.96 km2),并结合陈贵镇小型尾矿库的分布规律和特点,预测和分析尾矿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加强对小型尾矿库的环境监测和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显示出遥感技术在小型尾矿库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分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6.
黄彬 《东北测绘》2013,(4):164-166
通过对柳州信息产业大厦基坑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可以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同时,通过监测的信息反馈,指导了施工,合理地安排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207.
对气压非周期性波动、高频脉动干扰,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体应变观测分钟值数据曲线畸变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区域的岩体应力-应变变化幅度与气压变化幅度大小有关,地下水位的升降与应力-应变状态有一定关系,即水库泄洪量在16.0 m3/s左右时,体应变呈压性速率明显增强的阶变形态,泄洪结束后河水流量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造成体应变明显张性畸变。  相似文献   
208.
<正>巴西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探明储量的矿产约有50多种,矿业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巴西政府重视采矿活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环境保护意识强,法律法规制度较为健全,执行也较严格。其主要原则是"谁采矿,谁复垦"。2009年,笔者到巴  相似文献   
209.
甘南牧区人文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雪雁 《地理学报》2010,65(11):1411-1420
以生态足迹作为测度环境影响的指标,在计算1980-2007 年甘南牧区生态足迹、识别关键人文因素、分析关键人文因素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TIRPAT模型分解了人口、富裕水平、草地资源利用强度、生计策略、社会发展状态对环境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① 1980-2007 年甘南牧区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足迹均呈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生物资源生态足迹一致,二者相关系数达0.996;② 1980-2007 年甘南牧区生态足迹强度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与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强度基本一致,二者相关系数达0.978;③ 人口数量和草地资源利用强度是当前环境影响的主要驱动因子,由其引起的环境影响变化速度超过它们自身的变化速度,富裕水平的提高也将加剧对环境的影响,但其引起的环境影响变化速度低于其自身变化速度,而改善生计策略、提高城市化水平会减缓对环境的影响;④ 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  相似文献   
210.
福建长汀河田盆地的马尾松林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长汀县侵蚀退化严重的河田盆地为例,重点研究该区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的主要树种——马尾松林的碳储量动态变化.通过2011年的野外样地调查获得了马尾松林的实测数据,并将其与同期SPOT5影像对应样地改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河田盆地2011年马尾松林碳储量的反演模型.进一步通过不变特征法对所获得的2011年模型进行校正,使其能够推广应用于2004年和2009年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反演,以揭示河田盆地马尾松林碳储量在2004—2011年间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这期间河田盆地马尾松林的总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总碳储量由2004年的9.28×105 t增加到2011年的12.49×105 t,碳密度由27.31×10-4 t/m2增加到35.84×10-4 t/m2,总的说明该区马尾松林的碳汇能力在这期间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在2009—2011年间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