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0篇
  免费   1533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测绘学   1067篇
大气科学   692篇
地球物理   1647篇
地质学   4128篇
海洋学   919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391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17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5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高铁钾长石粉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苏丰县的富钾页岩进行预处理,得到钾长石含量达76.4%的钾长石粉,其Fe2O3含量高达7.52%。以此钾长石粉为原料经过焙烧处理、水热合成实验,在铁含量较高情况下成功合成了13X沸石分子筛,并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对实验产物的主要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富铁沸石产品与13X沸石分子筛工业产品相似,吸附量达到国家化学工业产品标准,可用于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吸附处理。  相似文献   
102.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从诸多濒临带压开采威胁的煤矿中得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出了煤层底板突水这种地质现象的演化和特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建立了矿压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式。通过对以往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推理和总结,克服了以往计算公式的不足,继承和发展了公式的优点,得出了考虑因素较全面和较科学的突水系数计算式,从而为解决煤层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薄弱地带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套公式在太原西峪煤矿和晋城矿务局(西区)得到了应用,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热回灌是一种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的措施,并对维持热储压力,保证地热田的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回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数十个重要的地热田生产运行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在美国、新西兰、冰岛、意大利、法国、日本、罗马尼亚、丹麦、菲律宾和萨尔瓦多等十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北京、天津的地热回灌也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回灌是地热田管理中最为复杂的一项技术,为了避免因回灌而引起热储冷却,需要进行回灌试验和示踪试验,并在回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北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结合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坳陷和塔北隆起这两个构造单元的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 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 给出了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的热结构. 塔里木北缘地区平均地表热流为45 mW/m2左右, 地幔热流约为20~24 mW/m2, 莫霍面温度为514~603℃, 热岩石圈厚度138~182 km. 在此基础上, 根据该区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P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 结合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确定了该区的岩石圈强度及其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岩石圈的流变分层现象明显, 整个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以脆性性质为主, 下地壳底部才显韧性性质, 壳下岩石圈地幔也表现为脆性性质, 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 此外, 岩石圈强度也具有横向变化的特征, 隆起区强度大于坳陷区强度; 从南往北, 强度依次降低, 塔北隆起南部强度最大, 库车坳陷强度最小. 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拉张背景下强度为4.77×1012 ~ 5.03×1013 N/m, 挤压背景下为6.5×1012 ~ 9.40×1013 N/m, 其脆-韧性转换深度在20 ~ 33 km之间. 塔里木北缘的岩石圈较冷且强度较大, 岩石圈表现为刚性并以整体变形为主. 该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也表明了这一整体变形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5.
陈昌军 《华南地震》2003,23(2):85-89
根据应力波理论,介绍了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的几个应用实例,并对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徐辉龙 《华南地震》2003,23(4):24-36
1995年日本新泻北部M6.0地震发生在新泻地震空区的东部边缘.由于此次地震震源较浅(10 km),造成了55栋房屋倒塌、165栋房屋半倒.通过计算倾倒墓碑的地震矩,对本区地震烈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烈度6度区(据日本JMA度)为一覆盖面积6.1×1 km2,呈NNE-SSW向分布的条带,表明震中区的冲积平原下存在一条隐伏断层.震中区地下水的温度、电导率和Cl-浓度等异常区与呈线性分布的6度烈度区大致吻合,也有力地证明了震中区下面存在一条隐伏断层.这次地震可能是由高压型热水系沿隐伏活动断层喷溢引起.带着高温的高压热水降低了岩石的断裂强度,从而触发了地震.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中国及邻区地震目录数据库的开发状况,从历史强震、近代强震及强震震源深度等几个方面,结合我国及邻区板块构造以及应力状态、壳幔结构的东西部差异对我国强震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公元1900年以前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震呈现出大梯形格局,而公元1900年之后我国强震则以西部的巨大扇形为主要特征,其中震源深度最深的区域分别位于大扇形的2个顶点处,即兴都库什-帕米尔以及缅印交界地区.就我国强震所特有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我国强震的线性以及区域性迁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中线性迁移模式又可细分为前进跳跃式和钟摆式.对文中涉及的强震迁移机制分别利用断层破裂、弹簧-滑块、壳幔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等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8.
Illustration All the data in this catalog are chosen from the (Preliminary Seismological Report of Chinese Seismic Stations( “Its abbreviation is "Monthly Report"). The catalog includes the events of M≥4.7 in and near China and M≥6 all over the world. The "Monthly Report" is monthly compiled by the Ninth Section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SB.  相似文献   
109.
大同市区二十年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建明 《地下水》2003,25(2):95-97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同市地下水开采与地下水降深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其它因素,然后将地下水开采和大气降水量这两个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与地下水动态进行复相关计算,求出相关方程,并进行不同开采量的地下水降深预测,最后根据这些地下水动态研究结果提出了解决大同市水问题几项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地下水动态研究非常必要且现实意义明显。通过动态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排及储水介质的变化情况,利用动态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趋势,根据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取水方案。可以说,地下水动态研究成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中具有极大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煤岩显微组分热解气相色谱特征与化学结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结构是目前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点,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分步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将树皮体,镜质体和丝质体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可测定的有机化合物,在此基础上,据不同温度下热解产物的组成特征来还原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煤显微组分主要由四大类官能团组成,一是热稳定性较低的NOS杂原子官能团;二是脂族(脂链、脂环)结构;三是苯、烷基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香族化合物,四是热稳定性很高的难以分解的稠环芳烃。上述四类化合物集中于显微组分的不同结构简单中,树皮体和镜质体结构单元外侧主要由热稳定性较低的杂原子化合物以及分子量较小的苯和烷基苯组成,而丝质体结构单元外侧则主要以短链脂族结构为主,三组分结构核部由热稳定性很高的难以分解的稠环芳烃组成。连结核部稠环芳烃与结构单元外侧杂原子等官能团的主要是热稳定性较高的脂链结构,煤显微组分热成烃主要按结构中各官能团键的强弱随热演化程度的加深依次脱除,生成油气,基本上属平行独立依次反应机制,亦“官能团脱除型”,此外,还包括少量的长链脂族结构裂解为短链脂肪烃的“解聚”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