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48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132篇
海洋学   25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石油中饱合烃类的喇曼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通过一些饱合烃类标样的喇曼分析,总结出石油中饱和烷烃组分的最大喇曼特征是在2700~2970 cm-1区域有一系列强烈的喇曼效应,有三种情况:1)直链烷烃类是以—CH3链基对称喇曼效应(约2872 cm-1)最强;2)带异构骨架链烷烃类是以—CH链基喇曼效应(约2911 cm-1)最强;3)环烷烃类是以—CH2链基对称喇曼效应(约2857 cm-1)最强。另外异构骨架在748 cm-1处有一强的喇曼效应,烷烃环基在804 cm-1处有一个强的喇曼效应。并发现不同的烃或烃混合物,若结构基团相同,喇曼谱图也相同;在混合烃组分(或烃类包裹体)的喇曼谱图中2905~2921 cm-1间喇曼峰应是—CH基团,而不能单作甲烷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2.
王家岗断阶带及其附近地区地层和地层流体所表现出的能量场和物质两方面的成藏效应,反映其局部地区的油气运移具有瞬态流体流动的特点.在以断层活动为主、以烃源岩超压为辅的双重控制作用下,来自牛庄洼陷内深部烃源岩的超压含烃热流体沿断阶带内的断层向王家岗地区方向快速充注.能量场上,快速的大规模流体流动既引起了地温场的局部扰动,也将深层的超压能量传递到浅层.物质上,溶解有大量矿物质的深部热流体以混相涌流的方式运移到浅层.流体活动强的断层附近区域水-岩相互作用强烈,地层岩石中的碳酸盐质量分数和黏土矿物组成变化较大.同时在深部流体进入浅层活动活跃的层段内,地层水矿化度高的地段聚集的油气也较多.  相似文献   
113.
应用金管-高压釜装置对采自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煤样JC25和东部煤样JC41进行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获取生油、生气量和生烃动力学参数.升温速率分别为2℃/h和20℃/h,实验压力为50 MPa.实验得到两个煤样JC25和JC41最大生油量(以下单位mg/g均表示每克有机碳的生成量)分别为126 mg/g和68.5 mg/...  相似文献   
114.
土石堤坝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患问题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随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呈现多样性发展,综合物探技术的研究对堤坝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常用于土石堤坝隐患探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和应用特性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常用物探技术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概括了综合物探技术的体系原则,阐述了基于GIS的综合物探数据分析系统;指出了目前综合物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的综合物探数据融合技术;明确了建立基于数据融合与联合反演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物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5.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小而肥",目前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超出早期估算的地质资源量,早期对烃源岩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仍缺少精确刻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该洼陷勘探潜力的认知.以该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采取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番禺4洼烃源岩的预测工作.通过地震资料上识别的各...  相似文献   
116.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中、古生界或前古生界潜山油气藏非常发育,到目前为止共探明67个油气田(藏)。其油气富集规律①是冀中坳陷富集程度最高,济阳坳陷、辽河坳陷次之,黄骅坳陷、渤中坳陷最低;②是中位序潜山油气田(藏)富集程度最高,低位序次之,高位序、顶位序最低;③是潜山油气田(藏)以断块山圈闭为主,以褶皱山圈闭为辅;最后是潜山油气田(藏)以大、中型为主,以小型为辅。盆地内潜山油气富集原因是“新生古储”的结果,即是古近系多套烃源岩覆盖多位序潜山地层,并经断层、地层不整合通道将极为丰富的烃类运移至不同位序潜山圈闭成藏。指出了多个有利勘探目标,为下一步的潜山油气勘探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7.
Jesper  Kresten  Nielsen  Yanan  She  Jan  Kresten  Nielsen  Nils  -  Martin  Hanken  Sten-  Andreas  Grundvag  吴峧歧 《海洋地质》2008,24(3)
在东格陵兰盆地,晚二叠Ravnefjeld组(FoldvikCreek群)海相沉积物属Wuchiapingian期(Stemmerik等,2001),遍布整个东格陵兰盆地的Ravnefjeld组由三套生物扰动粉砂岩夹两套薄层状泥页岩组成(Piasecki和Stemmerik,1991)。这些富含有机质的薄层沉积是易于生油的烃源岩,其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为4wt%,HI值为300~400mg/g TOC,属于Ⅱ型于酪根(Christiansen等,1993)。黄铁矿莓球的含量表明这种薄层的沉积条件为含硫底水,生物扰动单元代表半氧化-氧化条件(Nielsen和Shen2004),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也指示了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8.
文章对我国历年来在因渗漏而出现病险的水库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渗漏病险水库的水文地质勘察应包含的内容和需采取的手段,为渗漏病险水库的水文地质勘察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9.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合古地质图分析,对研究区前寒武纪进行古地貌恢复,明确了前寒武纪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总体上,前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南、北濒临秦祁海和兴蒙海,东、西被贺兰和晋豫陕坳拉槽所夹持,古地貌东北高、西南低,受秦祁海影响最大,可将其划分为3个古构造地貌单元:高地剥蚀区、受古构造控制形成的坳陷区以及处于剥蚀与沉积过渡地带的斜坡阶地区。通过研究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与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分布认为,拉张活动背景下的坳陷带以及斜坡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块,前寒武纪古地貌格局影响了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与分布。恢复古地貌形态对于揭示物源供给,研究沉积物搬运、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探究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进一步揭示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