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35篇 |
地质学 | 56篇 |
海洋学 | 20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空间逐步寻优数据挖掘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玲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2):70-72
在遥感地学分析模型中,由于遥感信息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其特征空间中的特征分布并不完全符合特定的高斯密度分布,而是分布形状各异,相互交错,用传统模型是很难获得特征的最优分布解的,而空间逐步寻优数据挖掘方法(SOMM)是在演化寻优理论的基础上,融合知识的参数化分布函数,来逐步分离特征空间,逐步降解的获得特征树状的层次结构。结合实例,用SOMM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计算,并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2.
基于跨断层及邻区地壳形变资料,结合板内断层震间、同震错动变形活动、多断层错动变形活动实际,构建从单一断层震间整体视错动变形分析模型、沿断层视错动变形空间分布分析模型、同震视错动变形整体与空间分布分析模型,到多条平行断层视错动变形整体分析和沿断层视错动变形空间分布分析等系统性分析模型。实例表明,该系统分析模型可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震间断层及邻区视错动变形活动的整体与细部特征、变形活动状态或阶段、多断层系统彼此间的关联性活动以及同震及震后调整视错动变形等。 相似文献
103.
城市商业土地级差地租的GIS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尝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商业土地级差地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土地、效能和人口等空间数据库,分别对商业区位,交通和人口三个评价因子定量化,并采用地理环境2辨识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来进行城市商业地租的等级划分。本文同时还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讨论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进行数据提取的一系列方法,最后,建立了该区土地等级空间数据库,并根据输出的土地等级分布图初步分析了土地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通量均衡基准的地壳垂直运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壳垂直运动的均衡理论,基于全球通量的衡基准,建立了任意坐标系下描述地壳垂直运动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表述为Laplace方程的第二边值问题。将此模型与调和分析模型做了比较,认为此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理论上更严密。 相似文献
105.
106.
沉降监测的数据分析与预计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决策辅助作用。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型进行沉降预计,可以提高预计精度。结合工程实例,对焦作市×××项目8号楼进行沉降监测,分别用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理论GM(1,1)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说明两种模型各自适用的环境条件和优缺点,预计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7.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23(5):316-316
朱长青、史文中教授的著作《空间分析建模与原理》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作者根据GIS中空间分析的需求,结合多年来对空间分析的教学和研究体会,从空间分析的模型建立、方法原理的角度完成了这部著作。该书不仅对于空间分析中常用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模型进行了讨论,而且对于目前重要的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及其精度分析模型、3维空间分析模型进行了论述,特别探讨了基于小波分析的空间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利用约束变分客观分析法构建的物理协调大气变分客观分析模型,通过融合地面、探空、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建立了青藏高原那曲试验区5年(2013~2017年)长时间序列的热力、动力相协调的大气分析数据集,并以此分析那曲试验区大气的基本环境特征与云—降水演变和大气动力、热力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1)试验区350 hPa以上风速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风速在冬季11月至次年2月达到最大(>50 m s?1),盛夏7~8月风速的垂直变化最弱,温度的垂直变化最强,大气高湿区在夏秋雨季位于350~550 hPa,在冬春干季升至300~400 hPa。(2)试验区6~7月上旬降水最多;春、秋、冬三季,300~400 hPa高度层作为大气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的交界处,是云量的集中区;夏季,增多的水汽和增强的大气上升运动导致高云和总云量明显增多,中、低云减少。(3)夏季的地表潜热通量与大气总的潜热释放最强,大气净辐射冷却最弱,高原地区较强的地面感热导致试验区500 hPa以下的近地面全年存在暖平流,500 hPa以上则由于强烈的西风和辐射冷却存在冷平流。此外,试验区整层大气全年以干平流为主,但在夏季出现了较弱的湿平流。(4)视热源Q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特征:全年500 hPa以下大气表现为冷源,300~500 hPa和100~150 hPa表现为热源,150~300 hPa则在冬春干季表现为冷源,在夏秋雨季表现为热源,不同高度层的冷、热源的形成原因不同,其中夏季由于增强的上升运动、感热垂直输送和水汽凝结潜热以及高云的形成,因此几乎整层大气表现为热源。 相似文献
109.
110.
陈文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1):280-288
以综合信息成矿远景预测评价模型(方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信息量法的改进,导出基于二态赋值与因子分析的线性加权法、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成矿远景综合评价模型;将信息量法等拓展为地质变量构置、筛选、赋值(变换)的方法,作为面向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GIS空间分析建模的依据(领域模型);应用混合型空间模型法,构建了基于变量存在与否赋值的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MapGIS空间分析模型。以武夷山成矿带1∶5万长坑幅铁、铜、铅锌成矿远景预测为例,应用构建的模型,进行定量预测评价。共圈定铁、铜、铅锌成矿远景区12处,其中,A类3处、B类3处、C类6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