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8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测绘学   818篇
大气科学   2287篇
地球物理   1105篇
地质学   1653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474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2.
基于GIS的陕西省旬阳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选取中国滑坡重灾区的江汉流域开展灾害危险性区划应用研究。研究区选在旬阳地区的县城近郊,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分析系统,采用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定量预测,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决策、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 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3人死亡,2人失踪,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见照片专版(照片2)。国务院对此灾情高度重视,作者参加了国务院调查组,紧急赶往发灾现场,调查和指导了抢险救灾工作。1 滑坡结构滑坡地处平溪河之拐弯右侧凸岸,三面临空,缓坡地形坡度20~30°。其东北部为冲沟,东南部为高达30多米的陡崖。滑坡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具4层结构:上部第1层:残坡积土,厚度3~5m;第2层;碎石土,厚度5~10m;第3层;强风化板岩、砂岩,层状…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以“九五”期间福建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建设为主线,简要介绍数字化前兆数据的采集、汇集、处理、存储全过程。以期能作为福建省地震前兆数字化台网进一步建设经验积累,使之更好地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5.
136.
针对土屋铜矿区地表低阻覆盖层厚、矿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不大的特点,应用穿透低阻能力强、勘探深度大的电磁阵列剖面法开展了面积性的勘查工作.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仪器系统和数据预处理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的野外数据,为进一步的三维反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牛玉国 《水文》2003,23(5):13-15,19
从基本定义、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数据采集、服务等多个不同层面,对传统水文(学)和现代水文(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特征和区别,论述了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转变是现代水利的必然要求,而空间数据采集技术是实现这一转变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8.
灾害预报与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上半年,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日益加剧,全球性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6月20日发生在中国黑龙江省鸡西煤矿的瓦斯爆炸事件和6月22日发生在伊朗的强烈地震,时间恰逢月亮近地潮的6月19日和太阳潮半日形变最大值的夏至的6月21日附近,是地球形变和排气较强烈的时段.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月球与地球发震有关系的重要条件是“近地点兼朔、望”以及各大行星特定位置的配合,张元东称之为“特殊天象组合期”[1];郭增建等提出,月亮赤纬角或太阳黄赤交角最大时地球形变和排气最强烈[2~5].在此期间,中国各种大的突发性灾难,如空难、海难、火车事故、矿…  相似文献   
139.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140.
地气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3,10(1):249-255
根据地球内部气体 (地气 )的释放特征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文中提出了地气的宏观效应及地气的微观效应的概念。地气的宏观效应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大量气体的突然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突发性、宏观性及难于研究的特点。地气宏观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火山爆发、地震前后排气及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及自然现象等。地气的微观效应则是由地球内部气体持续微观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普遍性、微观性及可研究的特点。地气的微观排放及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是地气微观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地气的微观排放对于研究温室气体及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而研究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现象对于石油、金属矿的勘探以及在环境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地气宏观效应及地气微观效应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