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77篇 |
免费 | 4314篇 |
国内免费 | 25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98篇 |
大气科学 | 5345篇 |
地球物理 | 2265篇 |
地质学 | 7549篇 |
海洋学 | 2521篇 |
天文学 | 453篇 |
综合类 | 3206篇 |
自然地理 | 17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383篇 |
2023年 | 601篇 |
2022年 | 748篇 |
2021年 | 862篇 |
2020年 | 819篇 |
2019年 | 854篇 |
2018年 | 547篇 |
2017年 | 630篇 |
2016年 | 604篇 |
2015年 | 763篇 |
2014年 | 1381篇 |
2013年 | 1066篇 |
2012年 | 1483篇 |
2011年 | 1512篇 |
2010年 | 1464篇 |
2009年 | 1450篇 |
2008年 | 1371篇 |
2007年 | 1218篇 |
2006年 | 1224篇 |
2005年 | 1376篇 |
2004年 | 930篇 |
2003年 | 831篇 |
2002年 | 780篇 |
2001年 | 677篇 |
2000年 | 752篇 |
1999年 | 544篇 |
1998年 | 615篇 |
1997年 | 493篇 |
1996年 | 466篇 |
1995年 | 417篇 |
1994年 | 410篇 |
1993年 | 297篇 |
1992年 | 336篇 |
1991年 | 289篇 |
1990年 | 240篇 |
1989年 | 219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3篇 |
1950年 | 2篇 |
1948年 | 4篇 |
194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952.
953.
基于阜新市的土壤多样性与土地利用类型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市为研究对象,将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的模拟和预测以及关联分析测度方法应用于土壤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类型关联性分析的研究中。选取1985—2015年间8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土壤矢量数据,对阜新市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和定量化研究,探究了土壤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对阜新市土壤多样性指数影响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城镇、农用地、林地、水域、其他,关联度值分别为0.850 6、0.747 7、0.779 5、0.803 3、0.641 9,选取城镇、农用地、林地和水域这4个因子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参数,对土壤多样性指数进行预测,得到相关系数R=0.990,因此,4个因子对土壤多样性指数影响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由此可见,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土壤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首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54.
选取了甘肃平凉地区2015-2019年6-8月发生的27次短时强降水事件。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按照短时强降水阈值分类统计法和常规天气分析方法对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天气系统及大气环境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月短时强降水频次少,强降水高发区为六盘山山区;7月频次明显增多,活跃地区为静宁、崇信、泾川一带;8月频次及强度达到峰值,密集区为平凉北部的崆峒山区、崇信南部河谷地带。6月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以午后居多,1 h降水量在20-30 mm段发生频次最高,占6月频次的80%以上;7月和8月日变化呈多峰型结构,夜间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多,1 h降水量大于30 mm的频次显著增加,约占7月和8月总频次的40%。分析总结了平凉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即高空低槽类、副热带高压类、西北气流类。另外,对表征动力、水汽、不稳定条件的环境参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K指数、CAPE、T850-T500、Q850、θse-850等物理量平均特征值对平凉地区强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内蒙古气象影视服务科开发引进非线性编辑系统(以下简称非编系统)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有几年时间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都积累了一些操作和使用的经验并有所改进和完善。文章根据非编系统的特点,结合平时业务工作中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在天气预报制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956.
BeiDou、Galileo、GLONASS、GPS多系统融合精密单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BeiDou系统与欧盟Galileo系统的出现以及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恢复完善,过去单一的GPS导航卫星系统时代已经逐步过渡为多系统并存且相互兼容的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multi-constellatio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multi-GNSS)时代,多系统GNSS融合精密定位将成为未来GNSS精密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GPS、GLONASS、BeiDou、Galileo 4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融合的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实测数据,初步研究并分析了4系统融合PPP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系统观测几何构型不理想的区域,多系统融合能显著提高PPP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4大系统融合的PPP收敛速度相对于单GNSS可提高30%~50%,定位精度可提高10%~30%,特别是对高程方向的贡献更为明显。此外,在卫星截止高度角大于30°的观测环境下,单系统由于可见卫星数不足导致无法连续定位,而多系统融合仍然可以获得PPP定位结果,尤其是水平方向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这对于山区、城市以及遮挡严重的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结合传输型对地观测小卫星一体化设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用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系统的锁相接收机的-构成及原理,并对系统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对其相位噪声进行技术控制的方法。通过文中的分析与研究,消除了由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相位噪声所引起的系统误码率的恶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下一步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发展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58.
利用全球分布的精密重力场潮汐变化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 ,是重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精度和高灵敏度重力仪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为此类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针对高精度重力仪的标定及数字化技术进行研究。重力仪的标定对重力潮汐观测异常重要。不同原理结构和不同型号的重力仪采用了不同的标定方法 ,到目前为止 ,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讨论了目前国际国内重力仪已有标定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具体针对国产 DZW型重力仪的摆系结构提出了更为合理的两种改进静电标定方法。一是摆系结构不变 ,将部分金属部件改为… 相似文献
959.
960.
德国地震监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德国地震监测系统德国的地震监测工作由德国联邦地学与自然资源研究院(BGR)负责,具体工作由格拉芬堡地震台阵(GRF)、德国区域地震台网(GRSN)、格拉芬堡地震观测中心(SZGRF)和试验地震观测台阵(GERESS)完成。图1 格拉芬堡地震台阵和德国区域地震台网台站分布格拉芬堡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