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10篇 |
免费 | 10455篇 |
国内免费 | 36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67篇 |
大气科学 | 9018篇 |
地球物理 | 5638篇 |
地质学 | 13764篇 |
海洋学 | 4146篇 |
天文学 | 331篇 |
综合类 | 2659篇 |
自然地理 | 35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8篇 |
2024年 | 855篇 |
2023年 | 1294篇 |
2022年 | 1562篇 |
2021年 | 1766篇 |
2020年 | 1679篇 |
2019年 | 1653篇 |
2018年 | 1170篇 |
2017年 | 1292篇 |
2016年 | 1265篇 |
2015年 | 1480篇 |
2014年 | 2230篇 |
2013年 | 1913篇 |
2012年 | 2074篇 |
2011年 | 2081篇 |
2010年 | 2035篇 |
2009年 | 2057篇 |
2008年 | 2273篇 |
2007年 | 1927篇 |
2006年 | 1776篇 |
2005年 | 1616篇 |
2004年 | 1426篇 |
2003年 | 1385篇 |
2002年 | 1102篇 |
2001年 | 1045篇 |
2000年 | 904篇 |
1999年 | 746篇 |
1998年 | 777篇 |
1997年 | 762篇 |
1996年 | 717篇 |
1995年 | 689篇 |
1994年 | 563篇 |
1993年 | 456篇 |
1992年 | 469篇 |
1991年 | 350篇 |
1990年 | 288篇 |
1989年 | 265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31.
深海沉积物分类与命名的参数指标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南海中部(118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82~4 420 m)、东部(106个表层沉积物样,水深700~4 508 m)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的粒度资料按小于200 m,200~2 000 m,大于2 000 m水深段对水深、平均粒径、黏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陆架到陆坡再到深海,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呈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把大于2 000 m水深区域再细分为大于2 500 m,大于3 000 m,大于3 500 m,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黏土含量随水深增加几乎无变化,在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39~3.54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4.91%~55.47%;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为3.25~3.37μm,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54.56%。研究表明2 000 m水深具有划分深海沉积物的指示意义。南海中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5.19%,平均粒径为3.39μm;在南海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黏土平均含量为53.91%,平均粒径为3.37μm;在南海中部、东部水深大于2 000 m海域平均粒径均小于4μm,黏土平均含量均大于50%,表明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径小于4μm和黏土平均含量大于50%。黏土含量是非生物组分的代表和划分深海沉积物类型的一个独立参数,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组分是另外两个独立参数。南海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55种元素总含量为47.50%,硅、铝、钛、钠、钾、磷、钙、镁、铁、锰十种主元素含量为47.03%,其他45种元素含量为0.47%,虽然沉积物来源复杂、成因不同,但沉积物化学主成分并不复杂,主要由前10种主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沉积物主元素铝、钙、硅分别富集于黏土、钙质沉积、硅质沉积中。通过建立沉积物生源组分与碳酸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的量化关系,可把碳酸钙、生物二氧化硅作为钙质生物和硅质生物的两个替代参数。 相似文献
132.
为了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管理和应用服务体系,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化,基于ArcGIS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地质资料管理与应用系统,整合各类地质数据,实现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与模型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各功能模块及其实现,为此类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典型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33.
Hadley环流强度与我国中东部气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用质量流函数计算方法描述平均经圈环流,用环流中心值大小表征其强度,分析Hadley环流强度1951--2010年的趋势变化及其与我国中东部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质量流函数能很好地表征平均经圈环流的特征,且环流中心值大小能形象地反映环流强度。2)近60a来,冬季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呈线性增强的趋势;夏季南半球Hadley环流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由减弱趋势转变为显著增强趋势的年代际转折。3)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能很好地被Hadley环流强度变化所解释,二者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相关区域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4.
以煤炭消费为主、总量增长迅速、结构演进缓慢、使用效率低下使得中国目前能源消费调控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和通径分析法确定了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子及各因子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人口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利用效率,其中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是直接推动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原因,而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贸易规模则通过间接作用推动能源消费增长,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表面上看起来会引发能源消费增加,但是其间接影响都是负的,从而使得这两个因素整体上表现为减缓了能源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5.
136.
本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1985年以前和1992年以前两个时段,对我国沿岩25个验潮站近百年来的海平面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了两个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年速率和平均海面高度,论述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我国沿岸相对海平面在总体上不但持续上升,而且近年来上升速率普遍加快;根据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变化趋向,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前后,全球性海 相似文献
137.
本文给出了“农业开发模式”的定义。把农业开发模式作为一个农业经济系统,其中各个开发项目(或部门)作为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出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或完善泰和县丘陵山区所选具体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8.
川江中坝遗址5000年来洪水事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川江中坝遗址自然地层与文化层测年、粒度分析及其与长江沿岸现代洪积物粒度分析对比研究表明,中坝遗址自然沉积层为多期洪水泛滥成因.文化层中大量破碎陶罐、瓦片以及窑址的发现,结合实地调查表明当时遗址区主要以制盐为主.一定数量未燃尽的段木的发现,表明人们为制盐或烧制陶器而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与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积,储水量减少,从而加重洪灾程度、加剧河床演变.频繁的洪水泛滥使研究区河床发生较大变化,使遗址从河岸孤立出去,成为河中心的一个孤岛.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发表的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采用NoteExpress合并后去重,使用CiteSpace 5.7R5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76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国老年学杂志》的发文量居首位,作者吴正治和胡海燕的发文量最多(11篇),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发文量较多,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临床研究、疗效观察或作用机制研究领域。结论:未来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将不断深入,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和用药规律将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