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5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LAMOST总控系统消息总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望远镜控制系统TCS(Telescope Control System)上和观测控制系统OCS(Observatory Control System)进行消息通讯,下控制着主动光学、机架控制、焦面控制等多种光机电实体的运作.该文研究了如何在TCS中利用消息总线对各种不同优先级、不同处理对象的消息进行分类和分解,并按照流程对消息进行并行或串行的处理,以确保整个观测流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2.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李森  李凡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科学》2004,24(1):61-67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20世纪50年代以来,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绿洲萎缩,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构成的地表动力学过程。导致额济纳绿洲荒漠化的驱动力是区域气候暖干化、强盛的风蚀侵蚀力、上中游过度开发水土资源的人为活动和额济纳绿洲内的“三滥”活动等。荒漠化驱动力的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9.276%和28.083%,反映出绿洲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其主导驱动因素。内在、外在驱动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性是绿洲荒漠化的区域机制,驱动力因子团的互动-激发作用形成荒漠化的动力机制,驱动力与荒漠化土地间的响应形成正反馈机制,三种作用机制组合成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的复杂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3.
144.
气候快速变化过程与机制一直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随着不同地区高分辨率地质记录的增多,年代学方法的改进,此类快速气候变化事件的区域差异性日益突出,对比和认识这些区域之间的变化细节,有助于认识快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驱动机制。文章以中亚黄土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黄土沉积特征与现代气候特征,将中亚黄土分为西部、北部和东部3个亚区,在总结中亚西风区黄土古气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了近年来中亚地区末次冰期西风区气候突变事件研究现状与问题,初步探讨了在亚轨道尺度上末次冰期快速气候变化发生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粒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指标均指示中亚这3个黄土亚区末次冰期确实存在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波动信号,但在年代和变率上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差异除了缺乏精确的年代学控制外,还与区域水热组合和区域地形结构有关。这些冷暖的快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高纬地区冰盖收缩扩张、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和范围的变化导致风动力变化和西风带南北迁移有关。今后需进一步加强高分辨率年代序列的建立,进一步遴选中亚黄土中有效的、能够独立反映风力强度、源区信息、古温度、古降水等代用指标,并结合古气候模拟试验研究其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5.
以武汉市2000年、2005年、2011年和2016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目视判读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提取了武汉市的湿地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人类活动强度等,结合气温、降水等数据,研究了4个时期武汉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景观指数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6.
147.
<正>在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维持一支大规模远洋海军也是相当的困难。尽管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声称,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的新国防战略的驱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但事实上却是美国正在酝酿的大规模削减国防预算的需要。当前美海军的症结不是战经策性的,而是结构性问题,是财政经策性的,是财政方面的瓶颈制。《华尔街日报》的国际事务评论家布雷特·史蒂芬指出,"虽然海军不愿宣扬,但它正试图通过仅有的285艘舰艇的舰队履行其传统的全球化角  相似文献   
148.
《干旱区地理》2021,44(4):992-1002
浑善达克沙地作为中国北方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地区,其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5—2017年浑善达克沙地5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e Cognition 9.0软件,采用面向对象计算机自动分类法,获取沙漠化指数,进行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沙漠化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30 a,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土地面积以2002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由42.1%减少到20.9%后又增加到32.1%,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中度沙漠化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20.6%增加到39.0%,分布于中部地区;重度沙漠化土地由30.3%减少到22.6%,而极度沙漠化先增加后减少,由7.0%增加到16.0%后又减少到6.3%,分布于西部及以南逐渐往西北方向移动。沙漠化程度空间上形成由西向东逐渐减轻的趋势。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发展过程受年末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载畜量、耕地面积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自然因素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有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禁牧、休牧等政策,合理开展治沙防沙工程,进一步改善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9.
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RegEM算法引入GPS坐标时间序列插值中,分别采用模拟不同比例连续缺失数据与实测含缺失数据,比较RegEM与拉格朗日方法、三次样条方法、正交多项式方法的插值效果与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模拟不同比例连续缺失数据,RegEM算法插值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法,且在大量数据连续缺失的情况下效果最优;对于实测含缺失数据,RegEM方法插值所得序列保留方差最大化效果最好,约为正交多项式方法的1.17倍、三次样条方法的1.38倍。  相似文献   
150.
黄贤金 《地理科学》2017,37(2):200-208
为了破除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现状,最终实现“山水林田湖”共同发展的目标,需要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发展。分别从城市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性建设用地非正式市场和农村农用地流转市场3个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认为:第一,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的状况仍然存在,并且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土地供求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甚至对土地利用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第三,农村集体性建设用地市场已现雏形,但由于产权的模糊性而缺乏法律上的监管和保障,加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过度非农化转化。另外,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出现也改变了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类型;最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现象会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认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分析,且揭示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机理(格局、过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