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80篇 |
免费 | 5222篇 |
国内免费 | 33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42篇 |
大气科学 | 1730篇 |
地球物理 | 3838篇 |
地质学 | 12200篇 |
海洋学 | 2039篇 |
天文学 | 216篇 |
综合类 | 1451篇 |
自然地理 | 13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430篇 |
2023年 | 722篇 |
2022年 | 811篇 |
2021年 | 859篇 |
2020年 | 826篇 |
2019年 | 836篇 |
2018年 | 614篇 |
2017年 | 620篇 |
2016年 | 693篇 |
2015年 | 770篇 |
2014年 | 1109篇 |
2013年 | 954篇 |
2012年 | 1040篇 |
2011年 | 1021篇 |
2010年 | 991篇 |
2009年 | 946篇 |
2008年 | 1024篇 |
2007年 | 959篇 |
2006年 | 881篇 |
2005年 | 737篇 |
2004年 | 752篇 |
2003年 | 711篇 |
2002年 | 630篇 |
2001年 | 661篇 |
2000年 | 505篇 |
1999年 | 510篇 |
1998年 | 599篇 |
1997年 | 622篇 |
1996年 | 592篇 |
1995年 | 543篇 |
1994年 | 472篇 |
1993年 | 430篇 |
1992年 | 414篇 |
1991年 | 424篇 |
1990年 | 472篇 |
1989年 | 416篇 |
1988年 | 99篇 |
1987年 | 90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54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1篇 |
1975年 | 11篇 |
195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解析分析、时域有限差分、时-频分析的方法,以地面中心回线装置和阶跃脉冲激励源为例,分析讨论了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勘探深度问题,以便为野外勘探工作设计提供依据,达到预期的探测目的.解析计算证实了瞬变场在地下以有限速度传播,数值模拟表示出了准静态条件下瞬变场的反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时间域电磁场遵循因果律,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主要由观测时间决定. 瞬变电磁场的初始传播速度与大地电阻率无关,继后在大地色散作用下,阶跃脉冲前沿逐渐变得平缓,各频率分量的传播速度与电阻率有关,在低阻地层中探测同样的深度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 最大探测深度是在给定时间内电磁波往返地下某一深度的单程距离,最小探测深度受仪器性能的限制,但是埋藏较浅的异常体也有可能在晚时段被观测到.从时-频密度谱中可得到瞬变电磁场信号时间与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83.
84.
我国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地形效应研究与影响校正是电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重要问题,忽略地形影响将造成数据解释的较大误差.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实际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内仍然可能存在水坑、空洞等小型地形对电磁响应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频域、时间域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构建了大回线源内含凹陷地形的多种勘探场景,分析了地形尺寸、填充介质变化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文中通过与均匀半空间解析解、前人的块状高导体模型的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基于有限元法的频域、时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的正确性和精度.在矩形回线源内构造了不同尺寸的凹陷区域,将凹陷区域填充空气、雨水介质模拟空洞和水坑,以均匀半空间响应为参考,定量考察了空洞、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回线源内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较高频段和时间域早期,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显著高于空洞,在实际勘探中,应尽量避开水坑,而存在较小空洞时,可忽略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
85.
86.
由于震中附近强震台分布不均,文中联合使用近场2个国家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强震台和7个云南地震预警台网烈度台的强震记录,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构建了特性化震源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近场强震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烈度台的记录可与强震台的记录联合,共同作为强震动模拟的对象,但应注意区分二者的有效频带;在0.20~30.0Hz频带,在53YBX台处的NS分量上,模拟结果的伪加速度反应谱较好地再现了0.1s处的峰值,在EW分量上,合成的速度波形虽然幅值较低,但较好地再现了速度脉冲波段;在53DLY台处的合成波形较好地再现了约2s的长周期地震动;在0.50~30.0Hz频带,合成波形和反应谱与信噪比较高的烈度台的记录较为一致。文中确定的用于模拟强震动的特性化震源模型由一个强震动生成域构成,其面积和相应的短周期范围内加速度震源谱的水平段幅值与地震矩的关系均遵循经验标度律。 相似文献
87.
与传统的“一课多境”教学模式相比,“一境到底”教学模式以一条主情境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子情境和梯度性的问题链,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该教学模式具有设计精、处理透、系统性和连续性强等特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有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将“探秘新疆‘三生三世’”作为情境主题引入课堂并贯穿始终,创设“今世——入干旱之境”“前世——溯干旱之因”“来世——解干旱之困”三个子情境,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种表现串联成线,形成知识脉络,深化学生对整体性的认知,树立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88.
石家庄市引岗黄水库水供水二期工程为省重点工程,在施工中各工序严格按规范施工,因土资源缺乏,经各方研究决定用砂作为回填材料。几经试验,最终选定了以贯入度法作为回填砂的检测方法,确保了回填质量,保证了输水管线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9.
各向异性研究是当令地震学研究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三分量地震资料中各向异性的检测是各向异性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地球科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桥梁。本文简要描述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横波分裂现象,分别介绍了现有的四种主要检测技术,即偏振图法、协方差拒阵法、质,点振动分辨率法及传输矩阵法,并对这四种技术作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90.
当地表不规则时,用广义相遇法求取的折射层速度存在较大误差,针对于此,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相遇法的广义相遇静校圆滑法。其步骤如下:①利用广义相遇法求出针对不同XY值的广义相遇速度解析值和时间深度值;②根据时间深度值求出"静校正量",然后从旅行时间中减去静校正量;③绘出广义相遇速度解析曲线,求出速度。其中的步骤②,是把所求的静校正量从旅行时间中减去,就是把地表的影响消除,所以得到的值基本不受地表的影响。对某一模型用此方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地表比较小范围的突然变化,有很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广义相遇法求取折射层波速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