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9篇 |
地质学 | 65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北省平原区农田粮食增产与灌溉节水对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平原是中国粮食和蔬菜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给水源的地区。近50年来粮食持续大幅增产,驱动区内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在这一过程中,农田灌溉节水有效地缓解了粮食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拓展了在有限的可利用地下水资源条件下粮食增产的发展空间。在1977年之前,每增产10000t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增加0.14×108m3,1978年以来,每增产10000t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只增加0.04×108m3。因此,大力发展抗旱节水作物,合理调控农业种植结构,是缓解河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2.
燕山山脉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谷到山海关,大致呈东西向,长300多千米,属褶皱断块山。其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燕山系指坝上高原以南,河北平原以北,白河谷地以东,山海关以西的山地。狭义则指上 相似文献
63.
64.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氦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He同位素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过剩He(4Heexc)、3He/4He比值、δ3He值分析认为,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He同位素有5个特征:(1)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沿着地下水的流向而增高;(2)地下水中的过剩He浓度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增高;(3)满城—沧州剖面上过剩He浓度大于石家庄—衡水剖面上的过剩He浓度;(4)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的;(5)衡水热水过剩He浓度很高(>674 83×10-8cm3STPg-1),这表明以放射成因He为主,地幔成因的He极少。另外地下水的3He/4He比值、R/Ra、δ3He值是判断氦源的一个灵敏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65.
4He是测定地下水年龄理想的示踪剂之一,由于测年时间尺度及多成因等问题,其测年结果通常与14C测年结果缺乏一致性。通过采集河北平原第四系承压水中的惰性气体(He、Ne、Ar、Kr、Xe)及14C样品,利用CE(封闭系统平衡)模型分离出地下水中的放射性成因4Herad浓度为(5.43~8 994)×10-8 cm3·STP/g,进而得到地下水的4He年龄为8.8~55.9 ka;相应样品的14C测年结果为7.7~35.2 ka。结果表明,2种测年结果在河北平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6.
开采条件下河北平原中部咸淡水界面下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中部上层咸水入侵下层淡水已造成局部地下水污染,本文调查统计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和2700多眼深井孔的测井物探资料。以水化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入手,对研究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下移约0.4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加大上部浅层水向下越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河北平原是地裂缝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区。通过河北平原地裂缝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河北平原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河北平原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山前冲洪积扇裙区,发育在全新世地层中。地裂缝地质灾害平面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型、雁列型、锯齿型、折线型和弯曲形。地裂缝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有方向性、群集性和系统性。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分布区域从时间上呈逐渐由南向北扩展之势。河北平原从时间上地裂缝发育条数和发育长度随时间各有不同特点。导致河北平原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地震构造、地下水超采和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68.
河北平原咸淡水界线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水质界线。本文根据对多年地下水水质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该界线十余年来发生明显东移的结论,并认为东移的原因,是由咸水自身循环交替条件这一内因决定的,人为开采导致循环交替条件的变化是引起界线东移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9.
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28个样品的测试结果,介绍了河北平原地下水的87Sr/86Sr比值。水的87Sr/86Sr比值变化很大。这些Sr同位素组成的差别反映了平原中水流受区域地质条件控制。文中讨论了Sr同位素的6个分布特征。河北平原地下水的87Sr/86Sr比值均大于现代海水的平均值(0.709073)。平原内第四系地下水(Q4-Q1)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87Sr/86Sr比值随着距离(年龄)增大而系统增大。水文学上年轻的水显示非放射性成因的(初始的)87Sr/86Sr比值,而较老的水则具有明显的放射成因,可达0.71527(δ87Sr为8.74‰)这很可能是通过溶解含水层硅酸盐而增加大陆Sr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在河北平原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研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防污性能的含义,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改进的建议.并以河北平原中部的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为例,尝试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