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3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2010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星  李勇 《气象》2010,36(8):111-115
2010年5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涡呈偶极型,强度偏弱。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现五波型分布,东亚大槽的强度偏弱,位置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脊线较常年偏北,副高西脊点西伸至印度洋一带。2010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0℃,较常年偏高0.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0.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3.4 mm。月内出现三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和三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82.
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的沙尘日数,气象资料站点18个。对与沙尘事件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面气象要素包括降水、温度、风、湿度、蒸发量作了详细的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出在温度偏高、湿度较大、风力偏弱、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少沙尘天气;风要素是影响沙尘天气最为直接、最优相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583.
分析了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2007年5月8日和2008年5月28日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介于3.8%~7.3%,均值为5.28%,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为4.62%,2007年为7.11%,2008年为4.43%,含量普遍偏低,为国内有报道的最低值;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在-6.39‰~-7.83‰,均值为-7.3‰,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δ13C为-7.12‰,2007年为-7.36‰,2008年为-7.51‰,也为国内有报道的最低值.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的低值而道路表土碳酸盐含量的高值表明,仅有碳酸盐含量还不足以证明沙尘的物质来源,而碳同位素组成则显示本地源而非西北粉尘源区对沙尘的主要贡献.利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示踪沙尘源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84.
2002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牛若芸  薛建军 《气象》2003,29(7):43-48
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图资料,分析了2002年春季(3~5月)全国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春季我国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有4次;北方地区有3个沙尘暴多发中心;与过去45年相比,北方大部地区的沙尘天气较同期偏少,但浑善达克沙地周边地区却明显偏多。另外,沙尘天气还具有早春多于晚春、高频期集中、影响范围广、强度强等明显特点。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我国北方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大降低了浅层土壤墒情,地表干燥,3月及4月上中旬,冷空气又频繁影响我国,从而导致沙尘天气接连不断爆发,4月下旬以后,我国北方几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很好地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85.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整理出公元1860~1898年间逐月的沙尘天气日数,基于记录完整月份的沙尘天气日数,统计分析了公元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日数的平均状况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公元1860~1898年,北京年均沙尘天气记录为10.4天,即使不考虑与现代观测记录标准的差别,亦肯定高于1990年代7.7天/年的平均频次;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其占全年沙尘日数的百分比达到70%,其中4月和5月两个月的接近53%;其次为冬季,占20%。与公元1961~2000年相比,公元1860~1898年的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百分比偏高10.9%,沙尘天气在春季的集中程度明显偏高。公元1860~1898年间,年沙尘日数和春季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之势;研究时段内,共出现23次2天以上连续(或持续)的沙尘天气过程,最长的一次持续了4天。这些发现将有益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沙尘天气影响和分析北京沙尘天气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86.
沙尘气溶胶不仅影响天气和气候,而且对海洋生态及全球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我国和东亚地区重要的沙尘气溶胶源区,其西南缘和田市沙尘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将不利于该区域沙尘气溶胶远距离输送和沉降的机理研究.因此,本文利用粒子分级采样仪,通过对和田市不同天气(晴天、浮尘、扬沙天气)下沙尘气溶胶浓...  相似文献   
587.
沙漠是重要的沙尘源区,沙漠地区近地表水平输送的沙尘物质通量及其随高度的变化是沙尘输送过程的重要特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若羌平坦沙地的风沙观测场,利用BSNE集沙仪对沙尘暴天气过程中近地表2 m内不同高度沙尘物质的水平输送进行了观测,对其随高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地表水平运动的沙尘通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观测点沙尘物质的水平通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与高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约66%的沙尘在地表50 cm高度以内传输;80%的沙尘在地表100 cm高度以内传输;观测点2009—2010年12次沙尘暴天气过程,通过0~2 m高度的单宽总输沙量为3 627.9 kg·m-1,PM80、PM50的输送量分别为1 430.4 kg·m-1、216.2 kg·m-1。  相似文献   
588.
基于1999—201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东亚主要沙尘源地(蒙古国、中国新疆和内蒙古)及中国沙源地下游地区的沙尘天气频数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是沙尘天气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均远高于其他区域。中国整体沙尘天气数量显著减少,新疆快速增多,内蒙古和下游地区明显减少。新疆浮尘发生频次最高,近21 a线性倾向呈明显上升趋势;内蒙古扬沙频次最高,强沙尘暴最少,4类天气均呈逐年减少趋势;我国下游地区多发浮尘和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发生次数很少,全部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1999—2004年为我国沙尘天气高发期,2005—2019年明显减少,其中2010—2014年减少速度最快。沙尘源地对我国沙尘天气总数的贡献持续增大,从2000年初的39%增长到2015年之后的71%。作为沙尘源地,蒙古国对沙尘天气产生的作用有所增强,而内蒙古则在减弱;国内沙尘源地导致的能够影响并扩展至中国下游地区和下游国家的强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89.
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至1999年4年间的4月和5月,在贺兰山的东西两侧沙漠地区用APS-3310A型激光空气动力学粒子谱仪进行了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观测,取得了大量背景大气、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条件下的沙尘粒子谱分布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同沙漠地区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90.
为了研究郑州市春季沙尘天气与气象条件关系,利用郑州市1951—2011年的春季沙尘天气与降水、温度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郑州市的气候变化是显著的,表现在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沙尘天气减少;春季沙尘天气的频次与降水和温度气象条件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水日数多,沙尘暴次数少;降水量大,扬沙次数少;温度低,降水量小,降水日数少,发生沙尘天气的频次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