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近30年来江苏省滨海湿地变化过程及其受围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5—2015年Landsat TM遥感影响数据,提取江苏省典型岸段滨海湿地信息,对滨海湿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围垦活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垦在近20年达到高峰期,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岸段的滨海湿地在近30年间分别减少了53.15%、71.60%和71.40%。连云港岸段原生植被型湿地逐渐减少,茅草、芦苇湿地在2000年后完全消失;盐城岸段原生植被型湿地在1985—1995年间持续增加,且各植被类型比率趋于均衡,而在1995年后则转变为米草湿地占绝对优势;南通岸段湿地总面积在2000年后迅速下降,高比例的米草湿地是该岸段滨海湿地的主要特征,但到2015年几乎退化成纯光滩湿地。连云港岸段以海域围垦为主要特征,2005—2010年达到围垦高峰;盐城岸段则在1995—2000年的围垦高峰后,原生植被型湿地的围垦比率锐减,米草湿地的围垦比率增至90.51%;南通岸段以米草湿地围垦为主要特征,围垦强度在1985—2010年持续增加,2005年后米草湿地的围垦强度减小,海域围垦比例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2.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电子类企业集约度最高,文体类企业用地集约度最低;企业类型、企业功能、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响江苏省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用地集约度影响最大。因此,江苏省应制定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约利用管理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非制造类企业,并引导国有集体企业转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3.
基于烟羽模型的江苏港口腹地范围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烟羽模型对江苏各个港口的腹地在省内进行划分,在Arc GIS的可视化结果中,各个港口都有其明确的腹地范围,并且各港口所在的地级市是其腹地的范围之一。其中,淮安港的腹地范围分布最广,包括苏北地区12个县级市和市区;连云港港的腹地范围主要在连云港地区;苏州组合港的港区中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也分别有其特定的腹地范围。结果显示:靠近江苏省地域边界的各个港口或港区的腹地范围主要以其所处地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呈南北向延伸;位于江苏省内陆地区的港口或港区的腹地范围则以其所在县级市或市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大致呈团状拓展。  相似文献   
84.
汤泉 《地震学刊》1999,(B02):7-11
提出要从五个方面加强江苏省的防震减灾工作,(1)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2)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防震减灾法》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3)要继续强化地震监测预报为震灾综合防御工作。(4)要努力推进“九五”重点项目实施,认真编制防震减灾“十五”计划,(5)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地震队伍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5.
《国土资源通讯》2010,(19):45-46
<正>第一条为严格土地管理,增强党政领导干部依法用地观念,强化责任意识,严肃追究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6.
<正>2008年年底,丰县以全省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被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为"2008年度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获得农用地转用指标300亩的奖励,成为江苏省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以来,苏北地区首获此殊荣的县(区)之一。  相似文献   
87.
江苏省入太湖污染量分析(1998-2007年)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太湖水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太湖已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本文根据1998-2007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入湖水量、入湖河道水质、入湖污染物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8.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磊  段学军  欧向军 《地理科学》2015,35(10):1230-1237
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的公路、普速列车、高铁(CRH)与信息网络数据,从流空间视角对江苏省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表明:① 公路和普速铁路网络所展现的区域空间结构较为无序且影响范围有限,高铁网络则在大幅度拓展城市有效联系范围的同时凸显了发达地区的重要地位,而信息网络所反映的空间结构更加完整、有序与协调,代表了未来江苏省城市联系网络的发展方向;② 在高铁与信息网络的冲击下,流空间视角下的江苏省省域空间结构研究显出了一些区别于传统认知的新特征与变化趋势,如跳跃性的与非相邻地区产生主要联系、“等级+网络”的变化趋势等;③ 基于交通信息流的江苏省流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区域联系线密度由“沪宁线”向“沿海线”逐级递减,空间结构指数的计算结果也基本支持这一论断;④ 以高铁与信息为代表的新要素流对江苏省省域空间格局网络化的效率与公平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影响,前者体现在改善区际可达性促进区域发展,后者体现在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89.
基于镇域尺度的江苏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车冰清  仇方道 《地理科学》2015,35(11):1381-1387
基于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半变异函数等方法,分析江苏省人口分布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揭示其空间演化机理。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口分布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全省层面上呈现南北人口密度高于中部的“凹”字型结构,城乡层面上呈现街道人口密度高于乡镇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沿江地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研究期内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和集聚性呈增强之势,长江以北镇域的人口密度大多降低而以南普遍增加,苏锡常、南京、徐州三大都市圈的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沿江地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高密度人口连绵区;空间关联作用是引起江苏省人口分布格局变化的空间机理,而政策、区位、经济与自然环境等因素是造成江苏人口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0.
江苏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全省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四个阶段、主采层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发展过程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咸化和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